近年来,重庆市北碚区高度重视“关键少数”法治素养提升,示范引导广大干部用法治方式助企纾困、盘活闲置资产、化解矛盾纠纷、推动改革发展,“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为全面依法治区注入鲜活活力。
以“专题述法”拧紧“责任链条”
“强化援企稳岗力度,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等政策补贴1.16亿元,惠及企业9300余户。”
“建立‘一企一策’法律指导机制,有效化解13起农贸市场因内涝导致财产损失的矛盾纠纷问题。”
……
不久前,在十三届重庆市北碚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一场特殊的“考试”正在进行。
区人力社保局、朝阳街道等15名“一把手”向区委依法治区委进行述法,既“晒出”过去一年履职的“成绩单”,又“直击”痛点,刀刃向内查摆法治建设的短板、弱项,让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压得又紧又实。
实践中,北碚区探索实施“书面+现场”“点评+整改”“督察+考核”的述法模式,构建起“述、改、督、考”一体的述法机制,不断拧紧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责任链条。
2024年度,全区90名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测评好评率达98.5%,较上一年度上升了0.8个百分点。
以“精准普法”提升“法治意识”
“原告虽缺乏法律知识,出现销售白酒不合格情况,但作为首次,认为被告所作处罚过重。”
“食品安全事关群众生命健康,必须合法规范经营。处罚既是对不法销售的震慑,也能对规范行业经营起到教育意义。”……
近期,一堂特殊的“法治教育课”在党校模拟法庭展开。
“原告”某酒坊与“被告”北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事实认定的准确性、法律条款的适用性以及行政处罚的合法性等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
2023年,北碚区在全市率先创新打造“党校+诉讼”“党校+复议”沉浸式法治教培品牌,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分别担任原告或申请人、被告或被申请人等角色进行模拟审理,让领导干部在出庭实景中学法、明法、知法、守法。
截至目前,该区已开展10期“法治教育课”,全区17个镇街、39个区级部门300余名行政机关负责人参训。
如今,全区已形成了“日常学法、年度测法、提职考法”的精准普法体系,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法治意识明显增强。今年以来,行政机关败诉率和行政复议纠错率均保持在1.4%。区政府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五年达100%,行政争议实质化解率达93.9%,位于全市前列。
以“法治担当”护航“改革发展”
如何盘活闲置国有资产,让“包袱”变“财富”?
破解发展难题,必须以法治为引领。北碚区偏岩古镇曾因缺乏系统维护,危房频增,产业凋敝,旅游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
对此,北碚区国资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法院等多部门领导主动作为、群策群力,依次解决偏岩古镇内公私混杂、资产使用纠纷等法律问题96个,依法依规确权办证61宗,涉及0.81万平方米。
偏岩古镇被盘活后,年接待游客量250万人次,景区年度经营流水超1.2亿元。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近年来,北碚区各级“一把手”主动扛起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动各级领导干部把权力运行纳入法治化轨道,凝心聚力推进各领域改革攻坚,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钱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