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赵宗祥)10月16-17日,由中国食品安全报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暨全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疆)大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举行,大会以“强化食安监管信息互联共享 赋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相关部门负责人、食品安全领域专家及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涵盖180个市、区、县市场监管和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及50家食品企业负责人共计350人集聚一堂,对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进行深入交流。
16号下午,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原大使、原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农业农村部原总师广德福出席大会并致辞。
广德福说:“秋色如画,硕果盈枝,在这片美丽而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与诸位同仁共商食品安全与产业发展大计,我感到分外亲切。本次大会的主题——‘强化食安监管信息互联共享,赋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刻把握了时代脉搏,不仅关乎一域之兴,更与世界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下面,结合我此前在联合国粮农机构工作的经历,从全球视野与开放合作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一些思考。”
据广德福介绍,在他多年的国际交往中,一个深刻的体会是:食品安全无国界,风险挑战亦无国界。从动植物疫病跨境传播,到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的全球关注,再到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深远影响,面对的是一个日益关联的世界。在此背景下,准确、及时、透明的监管信息,已成为国际社会在食品安全领域沟通协作的“通用语言”和信任基石。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其核心职能之一就是建立国际协调的标准与准则,并促进风险信息与监管经验的交流。” 广德福说,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治理能力,不仅体现在其国内监管体系的严密性,更体现在其参与并引领国际规则制定、有效开展风险预警交流的主动性上。因此,推动国内监管信息的互联共享,正是我们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融入并贡献全球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内在要求和战略支点。这套基于数字技术与数据驱动的现代化监管体系,不仅是保障国民健康的“防火墙”,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提升食品国际贸易竞争力的“金名片”。
广德福指出,当前,全球粮食体系正经历深刻转型。消费者对食品的品质、安全、营养健康及环境可持续性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意味着,中国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绝不能“闭门造车”,必须置于全球消费趋势与技术变革的坐标系中来谋划。
“食品安全与信息共享,内涵深远。” 广德福说,它要求我们不仅要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国内产业链、供应链,更要善于利用全球信息与科技资源,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智慧方向升级。我们要支持企业洞察国际市场需求,对标乃至引领国际先进标准,培育一批不仅能满足国内消费升级需要,更能驰骋国际市场的“中国品牌”和“地方名片”,真正将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孕育于这种开放竞争与合作创新的环境中。
“本次大会在新疆举办,可谓匠心独具。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特色农业资源,不仅是中国的宝贵财富,也是全球多样化食物篮子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广德福说。
如何推动新疆食品产业“质”和“量”双双升级,实现“新疆风味”飘香国内外,广德福认为,关键在于推动其发展策略实现“双向赋能”。一方面,要依托国内巨大市场优势和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赋能新疆产业夯实基础、提升品质、树立口碑;另一方面,要具备强烈的国际视野,主动对接全球高端市场标准。要积极研究并推广如“地理标志”保护等国际通行的品牌建设工具,将新疆特色产品背后的自然生态、民族文化故事,转化为可持续的市场竞争力和溢价能力。让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瓜、库尔勒的香梨、天山下的乳品等等特色食品,不仅甜润中国人的心田,更能作为“中国品质”的代表,飘香全世界。
广德福最后强调,“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面对共同的挑战与机遇,深化国际合作是必然选择。我们应当更自信、更主动地参与到全球食品安全治理与发展中来,在规则制定、风险交流、技术援助、产业升级等方面贡献中国智慧、分享中国方案。同时,也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学习借鉴各国的成功经验,共促全球食品安全与产业转型升级。相信通过本次大会的智慧碰撞,一定能凝聚更多共识,汇聚更强合力,共同筑牢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防线,共同激活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黑猫投诉
广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