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70年,西餐是如何融入中国人的生活?

2020-04-02 15:53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刘洪美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刘洪美)1987年6月12日,距离新中国成立已经过了38年。

邓小平在会见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联盟中央主席团委员科罗舍茨谈话时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的开放,对各种类型的国家开放。如今,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了,建交国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8个增加到179个。

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南美洲的牛肉摆上了国人餐桌,中国的小龙虾“出征”俄罗斯世界杯,东南亚的特色果蔬被大量运往中亚国家……

西餐初入中国受追捧

国际间交流融合,在各个国家之间穿梭旅行的美食是地球村的盛宴。11月12日,美国快餐公司肯德基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在北京前门繁华地带正式开业,排队等待的人摩肩接踵,创下单一店铺单日最高的营业额,卖了30万元。对于那时的中国人来说,吃一顿洋快餐就是了解到西方人的生活的一种方式。

而在1987同年,国内第一家专业生产西式肉制品的知名企业北京西餐食品有限公司创建,来自于从法国、德国聘请的全球顶尖西餐大师带来一股不同于中式肉类的他国风味,刺激着人们追求新奇的味蕾。

北京西餐食品有限公司创建之初定位于“五星标准、欧式风味”,主营业务主要涉及经典西式肉制品、中式食品、清真肉制品、高端水产品,涵盖四大类700余个产品的生产及销售。

其实早在几十年之前,西餐便已经出现在了中国人餐桌上,但是那时候基本是上层的点心,并没有下沉到普通老百姓的身边。根据成书于1916年的《清稗类钞》里的说法,“国人食西式之饭,曰西餐……光绪朝,都会商埠已有之。至宣统时,尤为盛行。”为了表明自己的“开通”、“世界性”,西餐从普通的外交场合逐渐进入宫廷,就连慈禧太后举行的国宴招待外国使节也破天荒地采用了西餐。

走出国门的北京西餐食品

后来北京的饭店开始出现西餐供应,西餐怎可少了肉制品?北京西餐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当时唯一一家德法大师亲自指导,专业生产西式肉制品的食品企业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一大批星级酒店的供应商。为北京建国饭店、北京长城饭店、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高档酒店供应西式肉制品。

但是北京西餐食品有限公司不满足于仅仅偏安一隅,还希望自己生产的食品能够代表中国走向国门,走向世界。中国人不止引进西餐技术,我们也可以把西式餐品做到味道和质量的极致。直到成为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的供应商,向世界表明,中国生产的西式肉类,也是一流的。

北京西餐食品有限公司的理念是品质第一,不止是要求品相味道,更注重食品安全质量,其先后通过了HACCP、ISO22000、FSSC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从此以后这只代表中国西式肉制品的“急先锋”在世界性会议上大放光芒。

2005年,“虹鳟鱼养殖大王”沈希顺凭借虹鳟鱼养殖积累的资金,以70%的股份收购北京西餐食品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

“咱们做食品的,首先必须守住的就是产品的质量,这是咱们企业发展的命脉,守住了品质 ,也就守住了命脉。我做企业的战略就是:品质!品质!品质!”这是沈希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经营企业的信条。接管西餐的前几年,为了深入了解行业知识、了解产品工艺,他经常“泡”在车间里,从原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包装,亲力亲为,虚心学习,并带着公司高管一同下车间,共同探讨产品品质的提高路径、品质的控制方法。

掌管公司十四年,沈希顺将北京西餐的食品送上奥运会运动员的餐桌。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运动员餐的肉制品供应单位只是一个开端,随后在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13年南京青奥会、2015年国际田联世界田径锦标赛、2017年厦门国际金砖会议、“十九大”、2018年全国两会、青岛上合组织峰会、中非合作论坛、2019年全国两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都出现北京西餐食品有限公司员工们忙碌的身影。

飞入寻常百姓家,电商平台让西餐插上翅膀

锃亮的刀叉与摆盘点缀的粉花绿叶、悦耳的爵士乐和浪漫的烛光。西餐在星级饭店唱主角,也在街边精品小馆子挑大梁。但是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出门的交通成本和时间大大阻碍了人们消费的脚步。据2018年中国城市通勤研究报告表示,北京居民通勤最痛苦,平均通勤路程13.2km,平均用时达56分钟;97.7%的武汉人民通勤时间在1小时以内;6%的广州通勤人口需要跨城通勤。出一趟门就像掉入人海,满眼望去就是人从众。

为了满足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够买遍全球的愿望,电商平台应运而生。但是起初冷链技术还未完善的时候没法把生鲜品类产品运输过远,而如今能够做到千里之外送货到家时候还带着冰碴。

电商平台+西餐商家=能够在家简单烹饪就能收获一顿美味的西餐。

2018年2月21日商务部数据显示,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16日至2月21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9260亿元。

面对新中国成立70年的巨大技术变革,北京西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希顺表示:“守住初心,做好产品;拥抱变化,与时俱进;经营企业是一门‘攻.守’学问,北京西餐食品能够立足市场,靠的就是30年始终坚持品质第一的理念以及积极适应市场变化的经营态度。”

已经32岁的北京西餐食品有限公司将追随消费者的需求,适应外部的朝夕变化,未来将要着力发展线上电商,研发更多适合大众消费者的产品。

70年,西餐折射高速发展历程

如今,西餐在中国从上层到下沉,从西餐从当时达官贵人享用的“大菜”,到如今大街小巷的常驻角色,从不被接受到融入人们的生活,也走了几十年的光阴。

以北京西餐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的西餐企业功不可没,最重要的是老百姓们突飞猛进的生活水平。新中国成立的70年,是高歌前进的70年,是经济腾飞的70年,是国民幸福指数猛涨的70年。

从西餐这一小角度看70年,犹如钻石中的一个切面,折射出70年中国的巨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