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园区带动 打造高品质蔬菜“金字招牌”

2024-12-23 15:52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魏铃杰

渤海之滨,鲁冀交界。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以源远的蔬菜种植历史和优质优价的农产品闻名,一直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2019年6月,庆云县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2年1月通过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认定。

产业园自创建以来,庆云县围绕“生产+加工+科技+品牌+营销”全链条提升,全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优化主要平台运营,建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经营、农民受益”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构建起完备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打出了高品质蔬菜的“金字招牌”。

智能化+标准化 打造高品质蔬菜

穿上防尘衣,人进入室内前还要在风淋区清洁消毒,洁净处理后方可进入。乍以为是来到了某生物实验室或者制药工厂,殊不知,这是发生在山东水发航天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发公司)高品质果蔬生产基地的日常一幕。

不准外人随意进入的种植基地有何神秘之处?水发公司北区番茄种植基地负责人赵文华向记者解释道,这是为了防止外来人员携带病菌进入,致使番茄发生病害。当然,在番茄智能温室大棚,需严格把控的内容远不止这一项。

为了精准控制番茄生长,温室里面有8个单元传感器,能够实时反馈气候数据、设备运行情况、作物生长需求等信息,基于这些数据,系统能够在某一环境变量发生变化时,第一时间计算出最优的应对方案。“我们这里加热管道有两套,一种位于苗间,另一种是地面加热。冬季我们温室的温度比较低,番茄转色比较慢,由于苗间管道更有利于加速番茄转色,系统就会优先采用苗间加热管道。单靠这一种就能把温室的温度提高至对应数值,地面管道也不会被启用,这样就能减少一部分电力消耗,降低成本。”赵文华举例说道。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番茄不仅“想吃啥吃啥”,就连“喝水”喝的都是纯净水,“我们所有的灌溉用水都是RO水(通过反渗透技术制成的纯净水),这是为了去除井水中的有害物质,过滤掉各种离子,保持原水相对稳定,以便于我们后期调制水肥配方更加精准有效。”

水发公司南区坐落着75座连栋温室,棚内绿油油的韭菜长得十分茂盛,其中,42个棚的韭菜种植采用有机标准,其余33个棚采用绿色标准。“绿色标准能允许使用一部分化学农药,但是有机标准下必须完全使用生物性农药。”南区韭菜种植基地负责人刘秀清说。因此,为了产出更高品质且符合绿色、有机标准的韭菜,从施肥、用药、灌溉的各个环节,水发公司都力图通过精细管理来达成目标。“在用肥方面,我们施用大豆发酵的有机肥、草木灰等,满足韭菜生长的养分需求。有机肥施多了,韭菜的颜色比较鲜亮,味道也更浓郁。”同时,为了延长韭菜产品的货架期,水发公司充分利用滴灌设备,在韭菜生长期内根据需求灌溉3~4次,滴灌设施省时、省力、省水,收获前能保持韭菜湿度在70%~80%,有效延长储存期,“我们的韭菜在货架上摆个七八天都不会坏!”刘秀清自信地说。

据了解,为了促进园区内蔬菜生产能力持续提升,产业园近年来累计投资7200万元,全面提升400余栋温室和2000余亩果蔬种植基地,不仅升级了物联网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绿色生物防控等,还积极引进潮汐式育苗、熊蜂授粉等先进技术,生产全过程坚持零农药、零化肥,每年降低生产成本2000万元,果蔬可四季生产、常年供应,品质大幅提升。

平台协同 带动整体提升

凌晨三点多,一辆辆满载农产品的货车停放在车位上蓄势待发,市场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人群如潮水般在各个摊位间涌动穿梭。据了解,在水发渤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每天农产品的交易量能达500余吨。

3栋果蔬交易大厅、1栋智慧冷链云仓,道路平整宽阔,交易设施齐全,占地面积约207亩的水发渤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一改以往破旧拥挤的交易场景。据该县一位果蔬经销商回忆,以往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其实就是一个小的批发市场,规模小、条件简陋,一到下雨天,道路就变得泥泞不堪。如今,农产品交易中心配套了508套商铺、102个综合交易摊位、233个果蔬交易车位及60个临时交易车位,不仅能够辐射超过100公里区域、带动周边四五个县市的农产品销售,甚至还开设了进口水果交易区,开始面向国际市场。

“我们交易中心的农产品,质量必须有保障,每一个商户必须凭合格证才能进入市场交易。”水发公司农产品交易中心市场运营主管杨莹介绍,交易中心会对进入市场交易的农产品抽检,检测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指标,及时发现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并阻止其流入市场,在源头上保障消费者购买到安全放心的农产品,同时也促使水果蔬菜种植者提高生产质量管控意识,保证产品安全。

上连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环节,下连各农贸、超市等零售终端和酒店、餐馆、食堂等消费终端,农产品交易中心这一新平台的搭建,能够有效实现庆云县农产品全产业链经营与信息化供应链管理的有机融合。“我们下一步想打造一个线上的智慧物流平台,把商铺信息、商品品类、价格都放在上面,采购商就可以通过线上程序来了解市场信息,交易信息公开透明,能够促进我们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水发公司总经理卢志昊介绍。

做强加工 提升增值收益

在以蔬菜为主导的产业发展中,菜价波动是常态,极容易受到自然和市场双重因素的影响,产生滞销风险。为了减少菜价波动带来的损失,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同时为了持续推动项目

招引,促进庆云本地蔬菜产业发展升级,提高园区竞争力。近年来,产业园围绕健康长效运营机制,成立现代农业、农产品(食品)加工产业链,制定农产品(食品)加工产业扶持政策,从项目建设、科技研发、增资扩产、经济贡献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释放改革红利。

2022年以来,园区规划投资20亿元,建设成集食品加工、科研转化、质量监管、品牌运营于一体的农产品(食品)加工产业园,构建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核心平台,目前,项目一期已经完成投资5亿元,引进6家企业入园经营。

山东绿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2020年入驻到园区内的,看中了庆云交通便利、蔬菜种植基础好、政府政策支持等优势条件,在园区内投资建设生产线,购入多套国际先进的真空冷冻、热风、喷雾等干燥和粉碎设备,专业生产各种果蔬、肉类等干制品。大叶香菜在庆云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优质,还荣获过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因此,绿友食品充分利用当地这一种植优势,利用冻干技术将其加工成食品调料,光今年就加工了1000多吨香菜。

“在这里,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园区带来的集聚效应,我们不仅与园区内的水发公司、当地蔬菜种植合作社进行订单合作,获取高品质蔬菜原料,同时还和庆裕集团合作建设冻干食品生产线项目,年加工胡萝卜、西红柿等2万吨,提高生产效能。”公司行政办公室主任李振说,下一步,绿友计划投资1.2亿元完成二期项目建设,新建4条果酱、果汁生产线,进一步巩固婴幼儿果蔬加工领先优势。

此外,为了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园区积极与高校及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据庆云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吴学强介绍,2024年,产业园与5家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合作,柔性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40余名,合作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示范工作,推动一个个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不断引领产业园向新而行、向上攀升。(祁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