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娃哈哈 宗庆后”等词条登上微博热搜。据21世纪经济报道,娃哈哈集团现任董事长、宗庆后之女宗馥莉被3名自称同父异母弟妹起诉。他们正寻求一项禁令,阻止宗馥莉处置汇丰银行账户内的资产,并追讨其父宗庆后生前承诺的21亿美元(约合150亿元人民币)信托权益。 此前,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今年年初以来,娃哈哈已关停了18家分厂的生产线。(7月14日 九派新闻)
由于企业权利结构的特殊性,这起本应限于家族内部的民事纠纷,也引起了市场关注。对于该遗产纠纷,娃哈哈方面表示:“家族内部事务,与公司的运营及业务并无关联。公司不会提供任何答复口径或相关回应。”
这起继承案,暴露出家族企业传承中普遍存在的制度缺陷。同时,宗馥莉坚守父亲“不上市”的实业原则,而三名原告的金融投资、跨境电商、科技创业背景,使他们更倾向于资本化的财富实现方式。这种分歧在家族企业中尤为典型——老一辈注重控制权与稳定性,新一代则追求资本回报与灵活性。若无法有效协调,企业可能陷入战略摇摆,甚至分崩离析。
为了防范和解决此类家族“内斗”事件,家族企业亟须建立起现代化治理体系:企业可以考虑设立家族委员会,作为家族成员沟通和协商的平台,共同研究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发展,协调各方利益,调解人际冲突;还可以进一步规范家族成员行为和家族企业治理的重要文件,明确家族成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规定家族企业的经营原则和传承规则。
宗庆后案例并非孤例,历史经验也表明,成功的家族企业传承不依赖于血缘关系的自然延续,而取决于制度化、透明化的安排。那些未雨绸缪、建立完善传承制度的企业往往能够平稳过渡,而依赖模糊承诺的家族则容易陷入纷争。
对民营企业而言,这起案件是一个深刻的警示:企业传承不仅关乎财富分配,更关乎企业生命延续。唯有将个人意志转化为制度保障,将血缘关系纳入法治框架,才能实现企业的基业长青。在市场经济法治化进程不断深入的今天,中国家族企业亟需补上制度化传承这一课,避免让企业成为家族矛盾的牺牲品。(陈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