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架跨越欧亚大陆的货运航班在晨光熹微中平稳降落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舱门开启,一股裹挟着北大西洋气息的凉意扑面而来,一批原产于挪威,重约2吨的大西洋鲑鱼,被迅速转运至海关冷链监管场所。经深圳海关关员查验完毕后,这批“深海时鲜”从飞机落地到货主提离,全程仅耗时不到2小时。
冰鲜水产品贸易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其保质期较短,如果商品被命中送检往往会对冰鲜水产品的最佳销售期有一定影响。今年以来,深圳海关在全国率先落地进口冰鲜水产品监管模式改革试点,打造进口冰鲜水产品“空中快线”,解决冰鲜水产品进口“滞”的难题。
该关创新采用“企业白名单+风险监测”模式,进口冰鲜水产品无需等待检测结果便可直通上市销售,在该模式下命中检测产品通关时长压缩90%以上。同时,该关制定了关区进口冰鲜水产品监管模式改革试点标准,督促进口商确保其冰鲜水产品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深圳海关进出口食品安全处水化科科长张震寰介绍道:“针对冰鲜水产品对时效与温控的极致要求,我们还推出了‘提前申报+机边分流’监管模式,货物落地并发送运抵报告后,放行货物实现‘机边直提’,需查验货物则通过冷藏车点对点直运到海关冷链监管场,全程确保在2℃——8℃黄金温控区内。”
“我们这批大西洋鲑从国外捕捞到投放国内市场全程仅用了不到48小时!”深圳市逸安达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翠介绍道,“高效的通关环境,能最大限度延长冰鲜水产品的保鲜黄金期,让我们能把更新鲜安全的产品带给消费者。”
目前,海关总署已将冰鲜水产品监管模式改革试点推广至全国10个直属海关。下一步,深圳海关将持续以政策宣讲会、“线上+线下”咨询专岗等多渠道密切关企沟通,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推动更多全球优质冰鲜水产品进入中国,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更新鲜、更丰盛。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深圳口岸进口冰鲜水产品货值达7.2亿元,同比增长53.5%。(苗新伟 叶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