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聚焦“十落实” 亳州市推动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长效化

2024-10-09 15:16来源:中国食品安全 编辑:李晨晨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薛平 记者程家武)亳州市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局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校园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事关群众利益的民生痛点难点问题,坚持创新思维高位推动、坚持部门协作建章立制、坚持数智赋能效能监管,聚焦“十个落实”综合施策,严格执行“四个一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四个确保”工作目标,全力以赴推进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推动校园食品安全治理监管日常化、整改靶向化、监督社会化、问题整改闭环化、部门协作机制长效化。

(一)高位推动抓落实。

一是迅速贯彻落实。第一时间召开动员会,迅速安排部署,并先后召开廉政教育警示会1次、专项工作推进会2次、市、县两级召开调度推进会12次,查摆问题,精准举措,全面压实责任。

二是细化实施方案。明确任务时限、重点整治内容、责任分工等,纵深推进整治行动落地见效,全市共制定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6个。

三是组建工作专班。市县两级分别组建由市场监管局分管领导和驻(联系)局纪检监察组组长为负责人的工作专班,强化行纪贯通工作机制。

四是夯实思想基础。围绕实现“四个确保”,做到与市场监管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行动工作要求、与全方位提升执法人员监管能力“两个结合”,以高质量监管助力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工作高质量发展。

五是实行清单管理。印制3000份《亳州市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明白纸》,向全市所有学校食堂和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发放,各单位结合实际制作任务清单,挂图作战,有的放矢。

(二)紧盯重点抓落实。

1.跟踪督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审计反馈问题,并举一反三,围绕主体资格规范、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环境卫生、大宗食材采购、“三防”、餐饮具清洗消毒落实等重点问题,开展自查自纠,发现风险隐患233个,完成整改233个。

2.加强鼠患等病媒生物防制管理。一是模块化设计《“三防”设施设备检查问题清单》开展落实“防鼠八项措施”学校自查和市场监管检查,并规范建立检查台账。二是探索性开发防鼠措施“随手拍”小程序,信息化落实学校食堂防鼠“一日两查”工作要求,全市59家中小学食堂进行试点。三是将病媒生物防制纳入学校食堂“日管控”的重要内容,督促学校“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同步落实。四是坚持以整改促提升,充分利用暑假“窗口期”,督促全市528家中小学食堂投入资金53.92万元配备防鼠防蝇等“三防”设施设备947台(套)。

3.强化复用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管理。一是印发《亳州市关于开展复用餐饮具清洗消毒专项监管活动的通知》,突出检查学校食堂等餐饮服务提供者复用餐饮具清洗消毒效果,710所学校食堂循环播放《餐饮具清洗消毒》科普短视频,切实增强专项监管活动效果。二是模块化设计《复用餐饮具清洗消毒检查问题清单》,对复用餐饮具清洗消毒等工作进行全方位学校自查和市场监管检查,规范建立检查台账。三是开展校园餐饮具食品安全“流动诊所”服务。利用手持式ATP荧光检测仪对学校食堂餐饮具清洗消毒效果“上门送检”,快速判别餐具卫生状况。开学以来,共计检查学校食堂14家,检测数据超出限值2家,督促加强清洗消毒保洁环节管理。四是坚持以整改促提升,全市264家中小学食堂新配备复用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设施设备409台(套),总投入资金95.12万元。

4.加强校外供餐食品安全管理。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外供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实施小切口、清单式明晰校外供餐食品安全管理。全市6家校外供餐单位、62家采用校外供餐的学校实现验收、接收记录工作流程规范化。坚持每日开展“远程可视化”视频网上监管。秋季开学以来,通过网上巡查发现问题11个,完成整改11个。

5.跨前一步,全面规范大宗食材采购。配合教育部门推行大宗食材公开招标、集中定点采购制度;借助信息化手段,配合市局食品流通科督促供应商建立使用电子台账。市、区两级教育、市场监管部门发挥联动协作机制,9月12日对全市中小学食堂大宗食材供应商集中开展检查和监督抽检,9月13日联合召开高新区中小学食堂大宗食材供应商约谈会。

6.聚焦重点难点,多措并举全面开展“大排查”。

一是督促710家学校食堂实施个性化风险管控清单动态分类管理食品安全。

二是针对食品安全盲点、堵点、风险点,特别是带有行业共性的风险隐患,单独或联合相关单位,采取日常监督检查、飞行检查、“下沉式”暗访等方式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并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对账销号。监督检查学校食堂2472家次、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企业323家次、校外供餐单位16家次,发现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问题5669个,完成整改5669个。

三是开展改造提升。联合教育部门,督促利用暑假窗口期,加大资金投入,对功能布局不合理、设施设备与就餐人数不匹配的175家老旧中小学食堂投入资金1837万元进行改造升级。投资300余万元,新建两家食堂。

(三)建章立制抓落实。

一是市、县两级联合教育等部门制定《亳州市学校食堂食品原料采购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外供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建设及管理的通知》《关于建立中小学配餐及食堂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联动机制的通知》等21项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有效堵塞制度上的漏洞,织密织紧制度网络。二是制定标准规范。发布《厨房食品切配用具颜色标识指南》团体标准。对餐饮加工食品切配用具颜色标识进行规范指导,减少食物交叉污染的风险,降低食品安全隐患。

(四)局组联动抓落实。

积极主动联系驻(联系)局纪检监察组,加强工作进展研商。截至目前,市级共开展“局组”研商17次,联合驻局纪检组、市教育局开展联动检查3次,检查各类学校食堂31家次,发现问题130个,完成整改130个;现场移交辖区市场监管局案件1起。

(五)全员培训抓落实。

创新开展“食安亳州大讲堂”下沉送训活动,召开5场大型学校食品安全“轮训会”,全覆盖培训710所学校食堂870余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9月1日,联合市教育局采取视频会议举办全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全市2800名从业人员参加培训。

(六)数智赋能抓落实。

研发校园食堂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子平台,聚焦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进货查验、食品留样、人员健康、监督检查“五位一体”信息化管理能力提升。

(七)部门联动抓落实。

贯通食品安全主体、属地包保、主管部门、市场监管四方责任,持续坚持中小学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联动机制。联合市检察院、教育局、卫生健康委、食安办召开全市校园食品抽检监测风险预警交流会议1次。定期和不定期联合教育部门开展“下沉式暗访”,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联合通报交办,印发联合通报3次。

(八)威慑警训抓落实

一是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问题,督促学校、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企业和校外供餐单位立行整改,确保问题及时闭环整改到位。对违规承包经营行为进行严格治理,坚决整治学校“一包了之”“只包不管”等突出问题。二是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狠抓案件办理。专项整治开展以来,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246份,立案查处违法案件32件,已罚没金额12.5万余元。为提升监管工作质效,下达“三书一函”共5份,要求各县区落实监督管理责任,会同教育部门进一步压紧压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九)社会共治抓落实

依托亳州市“食安包保”数智监管平台,建立校园食品安全“民生呼应”线上收集处理平台,学校食堂在线申领“社会监督码”,一户一牌一码,一键可溯源,全面实施校园食品安全“码”上监督。实现校园食品安全民生呼应信息化,推动餐饮服务监管手段由“纸质监管”向“数据监管”的重要转变。截至目前,亳州市已通过“你呼我应”工作机制化解校园矛盾纠纷数量12起。

(十)多维宣传抓落实

强化舆论引导,通过各类报纸版面、广播电视、新媒体平台等对法律、法规、标准、政策等进行宣传解读。截至目前,亳州市共进行宣传报道21篇次,开展重点宣传活动12项,制作海报、图解、视频等各类宣传产品960个,宣传覆盖62万余人次,宣传报道及产品浏览8.3万人次,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校园食品安全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