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四川省探索开展县域民营经济改革试点 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2024-11-25 15:40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程伯全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程伯全)2022年,四川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在四川全省183个县域范围内差异化择优选择4个县,围绕融资增信、降本减负、惠企服务直达、转企升规、多元化解纠纷等5个方面,探索开展县域民营经济改革试点,旨在运用改革的方法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通过比选,最终选取了自贡市沿滩区、达州市大竹县、宜宾市翠屏区、泸州市合江县为首批改革试点县(区)。在试点期限内,四川省委省政府从用地、用能、项目管理等多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同时调拨专项资金激励奖补,帮助试点地区解决改革难题。

近日,记者从四川省相关部门处获悉,试点工作开展3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试点地区取得了阶段性改革成效,2024年前三季度,4个试点县(区)民营经济增加值平均增速高于四川全省0.68个百分点、占GDP比重高于四川全省9.46个百分点。同时,改革经验还入选了2023年度四川改革典型案例。

针对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题,自贡市沿滩区推出“民营经济诚信贷”融资产品。建立民营企业诚信评价体系,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围绕企业规范化建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企业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多指标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形成企业“诚信积分”,企业以积分换取“零抵押”授信,金融机构以此为企业提供100万至300万元的融资支持。目前,沿滩区已有4家企业获“诚信贷”740万元,3家企业正在办理审贷手续。宜宾市翠屏区推出“支个保”金融产品。从经营状况、信用信息、社会贡献等11项指标进行多维度画像,采取信用担保或保证反担保方式,为翠屏区个体工商户提供担保期限不超过一年、单户最高50万元的担保额度。个体工商户仅需提交营业执照等5项基础资料,通过智能风控模型,全流程自动评分审批,最快半小时即可获得贷款,且年担保费率低至0.5%,年平均综合融资成本最低为3.65%。目前,翠屏区共有283家个体工商户通过“支个保”获得贷款,贷款总额达到了1.13亿元。

在助企降本减负方面,泸州市合江县创新“统仓共配”模式助推物流提速降本。合江县政府投入资金340万元,通过整合快递、商贸物流、供销等资源,打造智慧物流一体化“统仓共配”中心,建成“以仓配中心为龙头、镇级服务驿站为支撑、基层服务网点为末端”的物流运营网络体系。目前,中心已入驻包括韵达、申通在内的5家快递公司,实现日均可承接快递中转分拨20万件,同时,产品寄达时限降低半日,普通快递寄递费用降低0.5元/件,使得今年仅荔枝寄递业务就节约成本高达500余万元。达州市大竹县探索垫资代购原材料助企降本增效。大竹县发展改革局会同县级有关部门,每季度对大竹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评级打分,对得分80分以上但因资金短缺而导致原材料供应不足的民营企业,由国有平台公司向企业收取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并向银行融资贷款用于代购民营企业所需原材料。代购过程中,供应商的选择、价款的确定、产品的验收等环节均由民营企业自主负责,国有平台公司进行监督。目前,大竹鑫鸿、宏智等国有平台公司已累计为3家龙头企业代购原材料,撬动企业年产值提高26亿元。

在惠企服务直达方面,自贡市沿滩区推出“政策计算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造四川省首个区级“惠企政策计算器”平台,设置政策查询、线上审批、诉求处理等功能区,按产业、层级、部门等对惠企政策进行分类图解、智能匹配,实现惠企政策“一键智达”。平台运营以来,已累计注册经营主体2万余户,整理政策400余条,匹配政策3000余次,为相关经营主体降低社保费用和减免税费约4.2亿元,兑现各类扶持资金及补贴3000余万元。达州市大竹县开展园区“综合查一次”执法检查。由大竹县委办公室牵头,统筹17个执法部门(单位)共计32项执法事项,按照“能简则简、应合尽合”原则,形成园区执法检查工作计划清单,整合形成12项执法计划,明确检查时间、检查事项、配合执行单位、开展方式等。针对常规执法检查,执法部门检查前填写园区执法检查备案清单,统筹开展“综合查一次”执法检查。建立园区企业发展容错清单,涵盖不予处罚事项、从轻减轻处罚事项40余项。自“综合查一次”执法检查开展以来,大竹县园区单独执法次数同比下降68.7%,企业重复迎检事项减少35.5%。

在培育壮大主体方面,自贡市沿滩区着力建设“央企带民企”抱团发展示范基地。依托中昊晨光、中建材凯盛(自贡)新能源等央企完整的产业链、人才链、技术链、销售链等优势资源,沿滩区政府组建产业研究、企业服务等9个工作专班,引导企业在产业生态共建、技术联合攻坚、营销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结对帮带,常态化发布需求清单和供给清单,并进行“一对一”培训指导,打造“央企带民企”示范基地。目前,沿滩区已结对企业26户,累计形成合作订单超2.3亿元。达州市大竹县打造百亿产业集群,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大竹县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经费预算,用于引导金融、科技、人才、物流等资源,向“糯稻、苎麻、白茶、竹、香椿、小龙虾”六大百亿级特色产业聚集,建成集生产、加工、销售、研发、旅游、服务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目前,大竹县六大产业发展规模累计达110万亩,产值118亿元,实现税收6.2亿元,并带动25万户农户年均增收3800元。

针对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纠纷问题,各地因地制宜采取了多元的纠纷化解机制。宜宾市翠屏区成立建设工程项目闭环工作专班,化解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建立历史遗留问题台账,明确工程建设项目用地规划、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结算审核等各节点部门责任,翠屏区委目标绩效办定期进行督查通报,并将相关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强力推动拖欠账款清偿和遗留问题解决,目前,已累计推动206个项目完善相关手续并化解清欠资金3.18亿元,化解民间投资项目历史遗留问题涉及资金2亿元。泸州市合江县探索川渝地区涉企纠纷多元化解协作新途径。在川渝协作示范园区内建立民营经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设立民营企业维权窗口、涉企案件绿色通道、简易纠纷当场调解等服务专窗,采取分级授权、因事授权方式,开放共享川渝两地大数据资源,构建跨区域信息联通、治安联防、矛盾联调、问题联治、案件联办、服务联心的“六联”工作机制。目前,已累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33件,涉及金额1190余万元,化解成功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