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余涵冰 袁梦葳 记者程伯全)为保障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中江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抓住“乡厨”这个“关键少数”,组织30个乡镇,多措并举创新“乡厨”监管模式,尽心守好“乡厨”管理“三关”,留住农村“坝坝宴”上的“烟火气”。
轮训考核无遗漏,守好乡厨“准入关”。梳理总结农村群体性聚餐的常见风险隐患点,做到内容无遗漏。县食安办组织各乡镇,从“坝坝宴”备案登记、食材采购与储存、食品加工、从业人员卫生状况、留样管理以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关键方面进行总结,形成“乡厨”培训知识清单,保证培训内容的全面性。严格落实参训人员考核制度,做到人员无遗漏。各乡镇对辖区内所有“乡厨”采取提前通知、到会签到、统一考核模式,进行分阶段、分批次开展系统培训。培训结束后及时组织参训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考核,考核合格者即可颁发《培训合格证》,推进“乡厨”素质全面提升,确保“乡厨”持证上岗。
明确标准严要求,守好乡厨“合格关”。中江县严格坚持以“五个必须”标准筛选“乡厨”人员列入“红榜”公示。根据“乡厨”年度培训考核结果和符合“五个必须”标准的评定情况,经乡镇呈报、县级审核、乡镇复核后予以正式公示,对筛选进入“红榜”的“乡厨”定期核查培训合格证、健康证等具体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提高老百姓选择“乡厨”的信息透明度,倒逼“乡厨”从业人员规范自身行为、积极参与培训,在“乡厨”行业形成良性竞争,持续提升“乡厨”队伍的食品安全素养。
监管指导常态化,守好乡厨“安全关”。针对“红榜”公示的“乡厨”所承办的“坝坝宴”,根据每一场次“坝坝宴”的具体规模,中江县统筹乡镇人民政府、市场监管部门、村(社区)食品协管员等多方监管力量,从“坝坝宴”备案登记、应急预案、现场指导和监督检查等食品安全关键点进行有效管控,并定期由乡镇自巡自纠、县级抽查监督“乡厨”从业情况,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监管机制,确保“乡厨”培训效果落实到每一张餐桌上,让“乡厨”干得安心、老百姓吃得放心。
截至目前,中江县已举办培训30场次,完成“乡厨”及食品安全协管员培训指导500余人。下一步,中江县将持续稳步推进“乡厨”管理工作,继续推广“智慧+监管”模式,运用“中江食安”微信小程序,完善“乡厨”档案和“坝坝宴”备案机制,落实好现场监督检查,做到“前端预防、中端指导、后端监督”三管齐下,切实保障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留住农村“坝坝宴”上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