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北京市门头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成玉栋)近期,北京市门头沟区市场监管局查办一起医疗领域商业贿赂案件。涉案行贿方为门头沟区某私营企业,受贿方为外区某国有控股企业。本案涉案金额超千万,金额巨大,行贿方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一条规定,构成对单位行贿罪。目前,该案已依法移送至门头沟区监察委员会处理。这是门头沟区市场监管局自2019年组建以来查办的首起商业贿赂案件,也是首起执行“行纪贯通”移送程序的案件。
配强力量,明确调查“路线图”
本案线索来自北京市药品耗材专项审计时发现的违法线索,通过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移交门头沟区市场监管局办理。接到线索后,门头沟区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由综合执法大队办案骨干组建专班,对相关证据材料进行详细分析研判,梳理办案思路、明确调查方向,快速锁定灵活用工平台这一案件突破口。
靶向取证,精准锁定“违法点”
执法人员分别对两家涉案灵活用工平台公司进行调查取证,提取了双方签订的《企业社会化用工服务合同》、灵活用工人员基本信息、银行转账凭据、灵活用工平台向灵活用工人员打款记录等关键证据,并对涉案的灵活用工人员进行询问调查,最终认定了“带金销售”的违法事实:行贿方在上游公司采购医疗器械后,采取虚增售价的方式将拟支付给受贿方的贿赂金额提前核算在销售利润内。行贿方以灵活用工平台为托,以开展市场推广为幌,将受贿方公司的多名员工注册为灵活用工人员,在灵活用工人员未真实开展相关业务的情况下,将巨额贿赂款化整为零,分批次向灵活用工人员转款,转账次数累计百余次,这些资金均被灵活用工人员提取现金后交给了受贿方高层领导,以谋求双方长期合作机会。
知行合一,锻造执法“尖兵队”
商业贿赂因具有隐蔽性强、花样多、发现难、认定难等特性,一直是市场监管执法的“硬骨头”。针对商业贿赂案件查办中存在的程序规范、法律适用等难点问题,门头沟区市场监管局创新工作思路,选派执法骨干到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跟班学习,同时多次组织执法骨干结合公布的典型案例进行研讨,围绕案件查处重点、难点及流程开展专题培训,理清办案思路、掌握取证方法。以本案为契机,将理论知识与办案实践相结合,通过实战化教学,全面提升执法人员反不正当竞争领域监管专业素养与办案能力,打造出一支业务精湛的执法队伍。
商业贿赂行为扭曲公平竞争的本质,破坏市场交易秩序,阻碍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滋生了腐败与犯罪,特别在医疗领域,虚高了药品价格,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腐蚀了行业道德风气,恶化了医患关系。此次案件的查处与“行纪贯通”程序的顺利执行,有力维护了市场竞争秩序,净化了医疗领域市场风气、警示并震撼了实施商业贿赂违法行为的少数不良商家。下一步,门头沟区市场监管局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各类商业贿赂行为,全力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