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编著的《连锁力量》正式出版,作为一部深度聚焦广东连锁行业标杆的著作,该书精心收录了如华润万家、奈雪的茶等24家具有代表性的行业龙头连锁企业发展经验与创新实践。新宝堂作为新会陈皮行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其发展历程与核心模式被深度剖析并收录其中。
《连锁力量》的新宝堂专栏 图片来源:新宝堂陈皮有限公司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阅读这份行业著作《连锁力量》的新宝堂专栏,感受新宝堂在陈皮行业的匠心与坚持。
在新会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有一种味道,经历了百年的风雨洗礼,汇聚了岁月的精华,那便是陈皮的馥郁香气。它不仅仅是一种食材,更是大自然与时间共同铸就的艺术珍品,享有“一两陈皮一两金,千年人参,百年陈皮”的赞誉。新会陈皮宛如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闪耀夺目。
现今,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江门市新会区新宝堂陈皮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柏忠的手中,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身为百年陈皮中华老字号——新宝堂的第四代掌门人,同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陈皮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柏忠的名字早已和这份古老技艺紧密相连,成为了传承与创新的标杆。
在陈柏忠的带领下,新宝堂不但完整地传承了传统陈皮的制作工艺,还在传承的基础上勇于开拓创新。他巧妙地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技艺相结合,为新会陈皮的产业链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无尽的可能。
走进新宝堂,宛如踏入了一个陈皮的世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那是时间的韵味,也是匠心的凝聚。在这里,每一片陈皮都在静静诉说着传承与创新的感人故事,而陈柏忠正是这个故事的精彩讲述者和坚定推动者。他凭借自身的智慧和汗水,谱写着新宝堂与陈皮文化的新篇章。
“百年老字号”焕发“新活力”
广东流传着一句脍炙人口的顺口溜:“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禾秆草。”其中,“陈皮”特指品质上乘的“广陈皮”,而“新会皮”更是“广陈皮”中的翘楚。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本草学之大成,在“橘”条目中详尽论述了陈皮的药性、产地及方剂,并明确指出广东中部的陈皮品质最优:“黄橘皮,释名红皮(汤液)、陈皮(食疗)……今天下多以广中来者为胜,江西省次之。”其中“广中“在古文献中特指现今的广东省新会地区。
清代医家凌奂在《本草害利》的泻脾篇“橘皮”目中,将新会陈皮、福建陈皮、浙江衢皮等进行了对比,并指出:“广东新会皮为胜,陈久者良,故名陈皮。”
2006年10月,“新会陈皮”与“新会柑”一同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在同类水果中极为罕见,历史上少有同一个水果能同时拥有两个“国家地理标志”的称号。2008年6月,“新会陈皮”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自此,“新会陈皮”成为官方正式名称,并广泛应用于宣传推广之中。
历经岁月洗礼,新会陈皮凭借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焕发出新的发展活力。新会陈皮从业者以辛勤汗水续写着这片土地的传奇故事,让新会陈皮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在新会陈皮的发展历程中,新宝堂无疑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这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创办于清光绪年间,祖辈四代均以经营新会陈皮为生,业务涵盖新会柑的种植、制作、研发及销售等全产业链。
新宝堂创始人陈继耀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新会鱼栏开设了一间专门售卖陈皮的店铺,命名为“新宝堂”,寓意陈皮乃新会之宝。凭借灵活的经营策略和诚信经营的理念,新宝堂迅速成为当地知名的陈皮商号。
第二代传承人陈社源和阮瑞莲在前人的基础上,不仅传承了新会陈皮的炮制技艺,还改良了储存方法。第三代传承人陈辉林自幼便参与家中新会柑的种植和管理,后来更在泗丫综合加工厂(农村集体单位)从事新会陈皮的供销工作。1989年工厂转制后,他承包了该厂,并将其改名为“新宝堂陈皮批发部”,继续沿用祖辈创立的“新宝堂”老字号名称。
第四代传承人陈柏忠,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陈皮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自幼便与新会陈皮结下了不解之缘。从8岁起,他就开始与新会陈皮共处一室(房间被当作仓库使用),协助父母进行晒陈皮、缝麻包装、仓储堆放等简单操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他逐渐学习了采摘、开皮、翻皮、晒皮、陈化等一系列技艺。在岁月的积淀和家庭氛围的熏陶下,他18岁时便完全掌握了新会陈皮炮制技艺,并继承了祖传的独特储藏陈皮之法。
对于陈柏忠而言,陈皮不仅是他事业的基石,更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大学毕业后,并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后,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家乡,追随父亲的脚步,致力于经营新会陈皮。
当时,陈皮行业的品牌意识尚不强,市场竞争主要依赖“价格战”。初入行的陈柏忠也曾跟随这一趋势。然而,在陈皮行业中摸爬滚打三年后,他发现传统的经营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陈柏忠意识到低价竞争并非长久之计,他决定重振“新宝堂”这一祖传名号,用品牌为行业注入新的生命力。
陈柏忠摸着石头过河,从产品入手,认为先有“优质”才能有“优价”,进而形成影响力,树立品牌。2008年,陈柏忠正式成立新宝堂陈皮有限公司,并注册了“新宝堂”自有品牌。他在新会和江门等地开设专卖店,成为新会本土首个实行品牌连锁经营模式的特产企业。这一创新之举让新宝堂在陈皮行业中脱颖而出。
除了连锁经营外,陈柏忠还敏锐地抓住了电子商务的黄金发展期。早在2005年,他便注册了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开拓电商渠道。虽然初期的电商事业并未取得显著成效,甚至面临亏损,但陈柏忠坚信自己对市场的判断。
新宝堂陈皮的产品不断演变,从最初的煲汤原料,到茶饮,再到如今的食品、餐饮、酒、酵素饮料等创新产品的推出,正是适应时代新需求的体现。
2012年,陈柏忠作为新会陈皮的代表人物,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中介绍了新会陈皮,由此广受网友关注。同年,他也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确认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陈皮制作技艺”的传承人。这一荣誉不仅让新宝堂这一老字号更加深入人心,也为陈柏忠的陈皮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后的时间,陈柏忠同步着手打造陈皮非遗IP,他不仅将家中珍藏的老物件、老照片等悉数搬出,还邀请了专业团队进行细致的整理、深入挖掘与精心提炼,巧妙地将这些元素融入到产品包装设计与品牌宣传之中。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陈皮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柏忠 图片来源:新宝堂陈皮有限公司
在陈柏忠的引领下,新宝堂始终保持着创新的步伐,不仅在陈皮的品质与口感上不断追求卓越,更在包装设计与营销策略上倾注了大量心血。
在新宝堂的成功引领下,新会本土企业逐渐觉醒品牌意识,众多新会陈皮品牌如春笋般崭露头角。在2023年揭晓的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榜单中,“新会陈皮”以993.87的高分连续两年荣登该指数榜首,充分展现了其卓越的品牌影响力。而新宝堂董事长陈柏忠,也在2024年12月获授“2014-2024区域农业品牌·时代榜样人物”。并在紧接着的2025年3月,新宝堂第四代传承人陈柏忠先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陈皮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敬天时,匠心铸就臻品
自1908年创立之初,新宝堂始终秉持“敬天时,唯守诚求真”的理念。这既是对新会陈皮炮制技艺的深刻传承,也是对大自然无尽敬畏与尊重的崇高体现。
2004年陈柏忠正式接手新宝堂的经营以来,转眼间已历经二十载春秋。在这段时间里,新会陈皮的价值日益凸显。然而,许多人仍难以理解,为何同样是陈皮,新宝堂的陈皮却能拥有如此高的价值?
陈柏忠认为,新宝堂陈皮之所以价值斐然,主要得益于其在四个方面所展现出的独特优势:
品种之优,首当其冲。新宝堂陈皮精选道地的茶枝柑品种,并拥有3500亩的自有生态种植基地。此外,新宝堂还与当地300多户农户携手,共同成立了新宝堂新会柑种植合作社,合计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为确保每一片陈皮的品质,新宝堂建立了完善的农事记录机制,从种植、采收、仓储等各个环节都进行详尽的记录,从而实现了新会陈皮的全程可追溯,让每一片陈皮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身份证”。
在种植过程中,新宝堂始终严格执行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标准,确保新会柑的源头质量。正是这份坚持,使得新宝堂荣获了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广陈皮生态种植基地与产地加工技术示范”的专项支持。
水土之养,同样至关重要。新会地处西江与潭江交汇之处,加之南海海潮的定期倒灌,形成了独特的“三水融通”水土特色。这种独特的水土条件为新会陈皮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使其具备了独特的品质和口感。相比之下,许多地方的水土条件都无法与之媲美。
新宝堂陈皮 图片来源:新宝堂陈皮有限公司
气候之韵,亦不可小觑。新会被圭峰山、古兜山和牛牯岭环抱,形成了一个湿润的盆地气候。同时,新会边上的崖门镇又是一个出海口,使得这里兼具海洋性气候的特点。这两种气候的完美结合,为新会陈皮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其既能够吸收到湿润气候的滋养,又能够感受到海洋的活力,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品质和风味。
最为关键的是新宝堂陈皮独特的炮制技艺。这项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新宝堂的核心竞争力。“敬天时”是新宝堂不变的信仰。在炮制过程中,新宝堂始终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因时制宜,确保每一道工序都与天地同步。从采摘、开皮、翻皮、晒皮到陈化,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以确保陈皮的品质达到最佳。
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新宝堂逐步建立起了一套独特的分级标准和科学的炮制技艺流程。这套流程包括“三时”(三个采收时段)、“三式”(三种货式)、“三色”(三种颜色)、“三级”(三个等级)以及“三瓣”(三瓣开皮)的分级标准,以及“三年”陈化的科学流程。这些标准和流程的制定,使得新宝堂陈皮的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保障。
陈柏忠坚信,只有真心对待每一片陈皮,才能让其释放出纯粹动人的味道。这不仅是对顾客的诚挚承诺,更是对自然的崇高敬意。
除了大胆开启“智慧农业”的革新之路外,新宝堂始终坚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陈皮炮制技艺的传承与弘扬。通过建立新宝堂陈皮仓储流通中心等措施,全力保障新会陈皮源头的质量管理。
新宝堂陈皮仓储流通中心面积达10万平方米,遵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陈皮炮制技艺仓储标准,以“科学化、标准化、管家式、全方位”为服务核心,建立新会陈皮标准仓储管理体系。依据新会独特的“冷暖交替,干湿交替”气候条件,新宝堂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守诚求真,品质见证辉煌
岁月如梭,新宝堂已从昔日的小店铺,蜕变成为陈皮行业的领军者。然而,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新宝堂对“守诚求真”的执着追求始终如一。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市场洪流中,新宝堂犹如一股清流,坚定不移地抵制住利益的诱惑,坚决拒绝化学添加剂和速成法,始终坚守着传统的工艺精髓。他们用心甄选新会地道的茶枝柑,严格遵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陈皮炮制技艺,秉承“天然生晒,自然陈化”的核心理念,对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
陈柏忠不仅从父辈那里继承了精湛的制作技艺,更传承了坚定不移的经营理念一一守诚求真。他说道:“从我父亲那里传承下来的,始终不变的就是我们的经营信念一-讲诚信、守信用。这是新宝堂立足之根本。无论是经商、创业,还是个人立身处世,诚信与信用都是赢得他人信赖的基石。”
在广东新会,陈柏忠的名字与新宝堂紧密相连。他以坚定的诚信精神,为这家企业注入了深厚的底蕴。即使面临亏损的困境,他也始终坚守诚信与品质的底线,不为利益所诱。
创业之初,新宝堂尚未建立自己的新会柑种植基地,陈柏忠不得不高价进购陈皮。然而,在销售过程中,却遭遇低价竞争的困境。更令他痛心的是,当时市场混乱,部分商家为了暴利,竟将外地陈皮掺杂其中,以次充好。面对这种欺诈行为,陈柏忠的父亲毅然决然地捍卫了品质与诚信的底线。他亲自挑选陈皮,将假冒的“新会陈皮”一一剔除,即便这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
“第一年我亏了30万元,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陈柏忠至今对刚入行时的艰辛印象深刻。那次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诚信经营的重要性。只有坚守品质,才能赢得顾客的信任;只有坚持诚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因此,他更加认真地向父亲学习新会陈皮的制作技艺、储存工艺、质量鉴别技艺等,亲自参与陈皮的种植、采摘、制作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确保每一片陈皮都源自新会大地。
如今,新宝堂已拥有自己的新会柑种植基地,实现了从源头到终端的全产业链把控。无论市场如何变化,陈柏忠始终坚守诚信经营的初心与信念。他坚信,只有诚以立身、信以兴业,才能让新宝堂这份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当一些人追逐短期利益、编造虚假信息时,新宝堂依然坚守百年不变的“老路”一守诚求真。他们对“敬天时,唯守诚求真”的执着追求,不仅是对品牌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每一位消费者的真诚承诺。
为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真正的新宝堂陈皮,新宝堂陈皮全国防伪系统设置了一瓶一码,为每一件商品设置了独有的“身份证”。消费者只需通过防伪查询,即可轻松辨别产品的真假,彻底杜绝了购买假冒伪劣产品的风险。
在品牌发展的过程中,新宝堂也面临着假冒伪劣产品的挑战。对此,他们采取了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和打假,坚决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和品牌的声誉。
作为新会陈皮行业的从业者,陈柏忠深知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新会陈皮、品味新会陈皮的独特魅力。同时,他也希望将这份关于时间、诚信与匠心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共同守护与传承这份中华智慧。
在这里,每一片新会陈皮都承载着匠人的情感与汗水,它们不仅是药食同源的佳品,更是时间的见证者、诚信的传承者。新宝堂将继续坚守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守诚求真”的真谛,让这份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新宝堂新会柑双水种植基地 图片来源:新宝堂陈皮有限公司
从传承到创新,延伸陈皮产业链
接手新宝堂后,陈柏忠对新会陈皮事业的理解与追求迈上了新的台阶。新会陈皮不仅承载着传统农产品的价值,更蕴含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巨大潜力。因此,他矢志通过科技创新,将这份传统事业推向新的高峰。
传统的炮制技艺是新会陈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源和根,但随着时代进步,传承数千年的中医药文化需要不断创新,老字号不能只停留在传承阶段,运用现代科技挖掘新会陈皮更多内涵,可以为传统陈皮行业带来新思维、新变化和新成果。
“我们不愿仅仅停留在销售原始皮料的层面,而是要借助科技手段,赋予新会陈皮更丰富的内涵。通过文化、创新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提升新会陈皮的价值,开发出多元化的产品。从农产品到食品,再到保健品、药品,乃至未来的大健康产品,我们将逐步拓展新会陈皮的产业链,带动新会地区农民增收,同时也为企业发展开辟出一条持续不断的道路。”陈柏忠深知,新宝堂不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份责任和使命。
在新会陈皮品牌的发展征途中,传承与创新如同鸟之双翼,不可或缺。在新会陈皮产业中,新宝堂始终扮演着示范引领的角色,走在行业前列。面对当时行业较为原始的状态,陈柏忠敏锐地意识到,要实现陈皮产业的更大发展,必须进行创新和变革。通过科学研究,他们揭示了新会陈皮的有效成分,用科学依据证明了其药用和膳食价值。
新宝堂的科技赋能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自2007年起,他们先后与中国药科大学、台湾南台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五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澳门大学等十所大学,以及 广东省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中医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南方经济作物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等三所三甲医院和两所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和商业合作关系。这些合作不仅为新宝堂带来了技术支持,更为其产品的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2016年,广东新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以生物技术结合中医药技术为核心,在产品研发上不断推陈出新,实现了新会柑肉资源的再利用,将新会柑价值最大化,陆续向市场推出陈皮酵素等一系列陈皮衍生新品,企业营收持续增长,老字号的品牌活力再次被释放出来。
在科研方面,新宝堂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承担了广陈皮研究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发表了多篇SCI国际期刊论文和国内研究论文,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并荣获了多项科技奖项。新宝堂陈皮酵素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新会柑综合利用项目荣获2022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在品牌塑造方面,新宝堂同样不遗余力。他们与专业设计公司合作,设计了独特的 LOGO和包装VI,提升了产品的档次和品牌形象。同时,他们推出了宣传单张和宣传册子,用文化赋予陈皮更多的内涵和价值,提升了整个陈皮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销售模式上,陈柏忠同样敢于创新。他开设了新会第一家品牌化的陈皮专卖店,并将其成功打造为连锁经营模式。此外,他还是整个行业中第一个尝试电商的人。早在2005年,他就涉足电商领域,虽然初期面临亏损,但他从未放弃。随着《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的播出,新会陈皮作为亮点被全国观众熟知,新宝堂的电商业务也迎来了转机。
这条创新之路并非坦途,陈柏忠和他的团队面临着科技、资金和市场的多重挑战。然而,凭借着对新会陈皮的深厚情怀和使命感,他们毅然决然地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进行了科研实践。陈柏忠坚定地说:“这些都是我在开辟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可想而知其难度。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一定要走下去,并且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正是凭借着这种敢于创新、勇于尝试的精神,新宝堂在陈皮产业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领航者。陈柏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也为行业树立了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
新宝堂的迅速成长,能够以企业标准树立行业规范,优化市场秩序,起到了表率作用,同时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进而推动区域农产品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数据显示,2024 年,新会全区产出的新会柑产量超18万吨,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新会陈皮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反映了新宝堂等企业在其中的重要贡献。而新会陈皮全链条总产值达261亿元,更是体现了这一传统产业在现代科技和创新驱动下的巨大潜力。
展望未来,新宝堂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推动新会陈皮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升级,为区域农产品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树立新的标杆。
文化自信,让新会陈皮香飘四海
每个人的人生之旅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当一个人的旅程足以影响一个行业的变迁时,其力量和价值便深深烙印上了时代的印记。陈柏忠,就是这样一位将新会陈皮融入生命,书写传奇的人物。
自2009年荣获江门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新会陈皮制作技艺”传承人称号以来,到2012年荣获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陈皮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身份,再到2025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陈皮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柏忠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对陈皮行业的深厚情感与执着追求。在他看来,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更是对家族四代坚守陈皮行业,以及他为传统陈皮行业注入新思想、引领新变革的肯定。
在新宝堂的办公室里,陈柏忠展现出一种由内而外的文化自信。这份自信,源自他对新会陈皮文化的深厚情感与坚定信念。新会陈皮,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瑰宝,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更是陈柏忠心中永恒的骄傲与自信的源泉。这份自信,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豪,使他在面对任何挑战时都能保持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
对于陈柏忠而言,传承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幸福和荣耀。他深知,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他并未止步于传承,而是将新会陈皮的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让这一传统瑰宝走出新会,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
为了实现标准化生产,新宝堂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将原本零散、模糊的传统技艺系统记录下来,形成了完整的教材。通过媒体宣传、博览会、交流会等多种渠道,新宝堂广泛传播新会陈皮的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认可新会陈皮。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新宝堂与教育机构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将新会陈皮炮制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作为教材进行传授。陈柏忠经常亲自走进学校,为学生们讲解新会陈皮的文化与技艺,激发了学生们对这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学校也定期组织学生到新宝堂的工厂和种植基地进行研学活动,亲身体验陈皮的制作工艺流程。这种双向互动的模式,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实践的机会,更为新会陈皮文化的传承培养了未来的接班人。
陈柏忠走进学校为学生们讲解新会陈皮的文化与技艺 图片来源:新宝堂陈皮有限公司
在国外的传播方面,新会陈皮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新宝堂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地设立了代理商和合作伙伴,共同推广新会陈皮。在美国的唐人街和华人社区,新会陈皮同样备受青睐,许多华人华侨都在积极推广和销售新会陈皮。
从2004年接班至今,这二十年里,陈柏忠凭借对陈皮文化的热爱和执着追求,成功地将新会陈皮推向了世界舞台。他不仅围绕新会陈皮炮制技艺的传承保护和文化推广开展工作,还带领团队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回馈社会。他们关心环卫工人、退伍军人、学生等群体,并发挥新会陈皮药食同源的价值,积极助力中医药抗疫事业。从2015年至今,新宝堂累计捐资赠物已达到1783万元,这些爱心之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此外,新宝堂还完整保留了自1929年至2024年各年份的新会陈皮实物,这些实物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科学和技术价值。他们将这些珍藏的新会陈皮捐赠给了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广东中医药博物馆等机构,用于收藏与展示,为挖掘和研究新会陈皮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物质条件。
陈柏忠和新宝堂的故事,是文化自信与传承的生动写照。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只有坚守品质、传承文化、勇于创新,才能让传统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新会陈皮,这一承载着千年文化的瑰宝,将在他们的努力下,继续香飘四海,走向世界。
(来源:新宝堂陈皮有限公司、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编著的书籍《连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