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黄石市人大代表、排市镇袁慎柏:扎根基层的“农民镇长”

2025-07-08 09:39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邱水英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王浩 程华新)夏日荷花香满湖,红衣翠扇映清波。

7月3日,走进鄂东南阳新县排市镇,偶然聆听到人们谈论“农民镇长”的故事由来。

群众李志群说,袁镇长一口纯正乡音,一身农民装束,深入农村,身入农家,一心一意为农民办实事,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农民镇长”。

副镇长张友庆讲述,夏日晌午,袁镇长刚端饭碗,电话传递:“河北村富河锚地建设现场,征迁引发阻工……”他立即放下碗筷,迅速奔赴现场,调查核实、解读政策、细致沟通,及时化解了矛盾。紧接着,他从工地匆匆赶往县里参加紧急会议,主持召开会议的县委领导看见袁慎柏皮肤晒黑、衣着朴素、双鞋粘满泥土……便笑着说:“这真是一位农民镇长!”从此,“农民镇长”的称呼不仅被悄悄叫开,也铭刻于袁慎柏心骨。

年逾不惑的袁慎柏,硕士研究生,先后辗转5个乡镇,从中学教师到镇政府“主心骨”,从村头巷尾到田间地头……25年如一日,他似乎有三头六臂,总能“七十二变”,不断变换岗位,但始终做群众的“贴心人”、岗位的“带头人”、代表职务的“代言人”,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平凡坚守诠释责任与担当。近几年来,他先后荣立防汛抗旱“三等功”,喜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人大代表、强县工程先进个人、黄石最美家庭等多项荣誉称号。

产业集群,奏响镇域经济“最强音”

“玉女黄瓜,6元1千克,保质保鲜。”下桥村智能农业产业示范园袁修晓一边包装西红柿,一边忙着接电话,“对,要‘玉女黄瓜’,300千克?好,明早6点送达黄石菜市场。”

“撂荒地种出‘金蛋蛋’,村集体年增收24万元。”下桥村党总支书记袁修鸿介绍,袁镇长从招商引资签约到土地流转入股,再到项目审批……环环紧扣,30天开工,100天建成,刷新了“排市速度”。

移步硖石村生态茶园,一行行翠绿的茶树随风轻摆,犹如波浪在山坡涌动;一条条柏油产业路宛如黑丝带蜿蜒在茶园上;一群群采茶女工嘴在说话,眼在茶园飞,指在枝上飘,一片片嫩芽飞入扁篓中,霎时间,茶篓的绿,满了、溢了。

“感谢袁镇长带领我们开荒拓土,栽下千亩‘摇钱树’,今年可产茶叶1000公斤,销售额可达400多万元。”基地负责人汪太江高兴地说。

“我长年在这里打工,除了采‘春夏秋冬’茶,还负责茶园除草、松土、施肥和管理,一年收入3万多元,好日子越过越甜!”花甲的脱贫户郑太梅说。

“用‘产业兴’,带动‘百姓富’。”袁慎柏在民情日记中写道,连接生态产业链,带动百姓在家门口就业,让百姓鼓起“钱袋子”,推进排市全面振兴。

撂荒地变身“金土地”,石旮旯开出“致富花”。三年来,袁慎柏用心血,用汗水,激荡起全镇干群大干快干,万亩油茶、万亩稻油、万亩果蔬、万亩水产,千亩茶叶、千亩花卉苗木、千亩中药材……“五万三千”工程掀起产业发展“澎湃春潮”。

“共产党好,袁镇长亲,土地流转拿租金、就业基地领薪金、家庭收入多元化,这好日子有奔头!”50岁的脱贫户张彩霞满怀感激地说。

“农旅‘大合唱’,叩开‘共富门’。”袁慎柏的想法,与镇党委书记舒春风一拍即合,以滴水涯景区争创4A为契机,创建“一河流碧玉、两岸染黄金”的油菜花海品牌,谋划后山自然公园康养基地“钱”景,将山水胜景打造成心灵的栖息地,把人文景观变成“真金白银”,让“田地”变成“股东”、“农民”变成“员工”,驱动农特产品变成旅游礼品;把生态产业园,构建成赏花风情园、农耕体验园、农特采摘园、避暑休闲“大观园”,让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以农促工,以工带农,袁慎柏敢为‘店小二’,落实惠企惠农贷款2亿元,企业老板‘零跑腿’。俏俏菜籽油生产线、石龙山矿业、木子茜农业、凯迪生态能源……产业集群,按下镇域经济发展“快进键”。

不忘初心,吹响民生实事“天籁音”

“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这是袁慎柏在农村工作的真实写照。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驻足排市集镇,绿色参差的景观大道,相映成趣的大街小巷,熙攘的人流车流和井然街景交错成一幅动静结合的胜景图……街净、巷美、人和,宛如一幅幅环境宜居“新画卷”。

“群众说镇长是‘父母官’,我视群众为‘衣食父母。’”袁慎柏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第一位,始终把民生实事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地办,一年接着一年地干;他集聚群众“难点”,既回应“槽点”、纾解“痛点”,也打通“堵点”、补齐“断点”,不仅做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日后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让群众始终能够感受到“稳稳的幸福”。

清晨,人们来到启智体育公园打球、切磋技艺,或悠闲散步,或酣畅健走……荷塘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鸟语花香中透露出一派生机盎然的魅力景象。

“没有袁镇长牵头,哪来这启智体育公园?”55岁的居民钟国胜说。

是的,袁慎柏带领工作专班,勘察、设计、审图、质检、施工、监理、协调……每一环节都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经过几个月奋战,一座配置塑胶地坪、篮球、网球、排球、健身路径等设施的全民健身体育公园,与一步一风景的“古邑集镇”链接,见证着排市“脱胎换骨”,装饰了排市“脸面”,共同描绘出一幅排市迈向“花园小镇”的壮丽画卷。

“家门口建公园,锻炼身体方便了!”57岁的居民陈红花说,这里曾是一处“边角地”,创建“公园”,见缝插绿,如今成了居民游玩的“打卡地”。

“把难点干成亮点,让群众满意就是最大的政绩。”袁慎柏立下“军令状”,拉通后山片“四好公路”,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于是,他马不停蹄地写报告、搞调研、争项目、跑手续……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历时180天,全长23公里环线道路于2025年春节前通车,不仅将滴水崖、吉祥书院和阚家塘古民居等景点“串珠成链”,而且彻底改变了后山等7村交通落后的面貌。

下容村老党员李相生感叹:“袁镇长铺下的是路,树起的是碑,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呀。”

“打通的是路,贴近的是心。”中山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明平英说,从连景穿村的柏油路,看到了农旅融合的成效,体验了农民出行的欢乐,见证了乡村振兴的新气象。

“袁镇长把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昔日农副产品出村难,农用产品进村难;如今宽阔大路直通基地,走在路上心情舒畅;家门口取快递,农产品搭‘快车’,让农特产品卖得出,卖得远、卖得好。”煤条垅种植专业合作社李琴笑容灿烂地说。

“干工作,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袁慎柏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连心笔记”,满满地记载着群众的“急难愁盼”,能现场解决的就立马解决,不能当即解决的就回到镇里与书记商量,召开镇党委会议研究解决。仅2024年,他带领干群打通“断头路”18公里,铺就“柏油路”50公里……形成一道道亮丽的排市“风景线”。

“老百姓事大于天,再苦再难也要干。”袁慎柏携手党委、政府一班人定规划、筹资金、跑项目,办好群众的大事、难事、复杂事,实施1.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驱活现代产业“一池春水”,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和美乡村“水木清华”,创建老年大学,银龄生活化作“老有所乐”,筑“抗旱站”、修“抗旱渠”,造“卫生塘”,饮“自来水”,架“连心桥、镇村道路“刷黑、亮化、美化、绿化、洁化”全覆盖……排市“一河两岸”秀丽风光与集镇景观交相辉映,宛如一幅惬意的宜居山水画卷。

牢记使命,唱响代表履职“好声音”

“当我第一次参加市人民代表大会时,那种神圣感真正让我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袁慎柏时刻把听民声、汇民意、聚民智、献良策当作心中最大的事。

“当好群众‘贴心人’,发出履职‘好声音’。”在市两会,他把群众想的、盼的和需要解决的“呼声”,向市人大提交《发展4.3万亩油茶,打造全省油茶示范镇》、《创4A滴水崖景区,全域旅游绘新景》等建议和议案,符合实际,理由充分,引起市委和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三年来,袁慎柏提交议案、建议12件,多项建议被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采纳。

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浇灌民意。袁慎柏生长在木港镇农村,对农民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数年如一日,他时常深入田间地头、施工现场、产业基地、农家庭院,倾听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及时梳理归类百姓意见建议,切实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成放心事、舒心事、幸福事。

“如何做一名合格称职的基层人大代表?”袁慎柏读习语金句,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等法律法规,看党报党刊,写心得笔记。与此同时,他兼顾镇政府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市、县人大组织的各项活动,始终做到人到、心到、口到,不做“挂名代表”。他注重镇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依托镇人大主席团,采取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对有关部门履职尽责进行监督、测评,形成“一个闭环”。1-5月,督促办理办结代表意见建议18件,满意率达100%。

“人大代表,不仅是一个称号、一种荣誉、一种权力,更意味着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翻开袁慎柏的一本本代表记事簿,一桩桩、一件件小事大事,一页页面记得密密麻麻。他悉心守护群众,哪里有难题,他就出现在哪里;他把服务群众作为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用点滴一件件小事的积累,筑起代表履职“一座心桥”。

“念兹在兹初心不改、矢志担当履职为民。”袁慎柏说,用“闯”的干劲、“创”的精神、“干”的作风,以敢担当善作为书写群众满意的“排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