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青岛有招数

2024-04-11 14:56来源:大众网 编辑:杨乐

清明时节雨纷纷,正是农耕好时节。青岛的田野间,耕作育苗,繁忙一片。农人们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忙碌于收获的果实……

近年来,青岛高扬“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旗帜,在农品产量、农品质量、农业产业链延伸等多方布下抓手。去年以来,青岛农业稳步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为稳物价保民生提供坚实基础。

站在新的春天、新的关键起点上,青岛将继续耕耘,发掘这片山海大地上的全新可能。

“国之大者”以粮为本

粮食安全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青岛是第一个实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全面保供、自给自足的城市。

2023年,青岛高质量建设7个万亩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新建高标准农田21.7万亩,实现粮食播种面积723.17万亩,总产318.65万吨,单产440.63公斤/亩,即面积、总产、单产“三增”。

今年,青岛将计划再建建3个示范区,形成10个示范区辐射30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绿色增粮的新格局。

在粮食稳产保供以外,青岛还将质量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上。“青岛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连续5年入围全国十强。

能够获此殊荣,一方面在于青岛大力培育农业第二产业,优选32家农业“金花”和18家链主企业重点培育,打造市场广、知名度高、带动性强的领军型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形成2条千亿级,8条百亿级和15条十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链。

2023年,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35家,营业收入2451.3亿元,实现数量和营业收入双增长。目前,青岛共有24家农业企业进入中国农业企业500强,4家进入100强,入围数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

另一方面,青岛实施种业强农、数字强农“双强行动”,借助科技力量为农业挎上“喷气背包”。

在全国率先创设“拨改投”种子金,7个品种入选首批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数量居全省第一;高起点建成全国首个“三位一体”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实现“三农”工作“一图速览、一屏统管、一键直达”……

“大美乡村”文旅融合

乡村之美,既在自然,也在人文。青岛坚持“点片面”并联,高质量建设美丽乡村,加速文旅融合发展,重新唤起人们的乡愁记忆。

点上,新建10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完成投资9.41亿元;33个村庄被新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首批全国美丽宜居村庄6个;8个村庄入选“我喜爱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数量居全省第一。

其中,即墨区鳌角石村大力发展茶叶产业,通过打造“茶田花海”、推出特色美食茶叶水饺等方式,提升传统茶叶种植产业的内含价值。赏梅、采茶、品茶……优美的自然风光与宜居宜游的田园氛围使之成功申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片上,完成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项目建设91个,总投资14.9亿元,带动4个省级、10个市级、36个区市级示范片区,全面起势。

以小西红柿种植为主导产业的平度市崔家集镇向阳红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以景邀客、以画会友的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画美达尼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民宿文化、发展樱桃采摘与深加工的西海岸新区铁山街道杨家山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进而勾勒出青岛一片大美乡村的迷人景象。

“以人为本”谋划未来

作为典型的大都市带大农村,青岛所辖10个区市中有7个是涉农区市,134个镇街中有82个是涉农镇街;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93万,占户籍人口的59.3%。因而农业是青岛发展的一大重要基石,农民又是其中的关键力量。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这一关键因素。使农民唱好主角戏,充分调动其投身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青岛积极深化农村改革,打下一剂强村富民的定心剂。2023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36元,居全省地市第一位;城乡收入比由上年的2.26:1缩小到2.21:1。

今年2月召开的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工作会议,则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的“四下基层”制度做深入动员。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无论大事小事,都不能脱离农民的实际需求自说自话、自弹自唱,而要到百姓中去,想人民所想,办人民所需。

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做灯塔,以“人民为中心”做导航,青岛正向着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目标扎实迈进,构建起一个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田园老家,让农人们在希望的田野上收获幸福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