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王建林 记者石巍)为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升青少年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安全健康的校园饮食环境,近日,河北省张家口市经开区市场监管局组织监管人员走进经开区第一小学,为三年级(7)班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内容丰富的食品安全知识课。
在课堂上,监管人员化身“食品安全老师”,结合学生群体的年龄特点和日常饮食实际,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以及贴近生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讲解了食品安全的核心知识:一是食品中的“隐形敌人”:监管人员首先介绍了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来源,包括有害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化学性污染(如重金属、环境污染物)以及物理性异物等,让同学们认识到食品安全风险的多样性。二是远离“残留”有妙招:针对同学们普遍关心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问题,监管人员详细讲解了其来源和潜在危害,并重点传授了实用的“远离”小窍门:如何正确清洗果蔬(如流水冲洗、浸泡、去皮等)、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肉蛋奶等,引导同学们养成科学的食品处理习惯。三是警惕“高危食物”:课上特别指出了日常生活中需警惕的“高危食物”,如未煮熟的豆角(四季豆)、发芽变绿的土豆、野生蘑菇、来历不明的野菜野果、感官异常的食品等,强调了不购买、不食用高风险食品的重要性。四是揭开“垃圾小食品”的面纱:针对校园周边常见的“五毛”食品、色彩鲜艳的饮料零食等,监管人员深入剖析了其中可能存在的过量添加糖、盐、脂肪以及人工色素、香精、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的潜在危害,引导同学们认识到长期过量食用此类食品对生长发育和健康的负面影响。
课堂气氛活跃,互动频繁。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并积极举手发言,纷纷提出自己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什么样的零食适合我们?”“怎么知道买的蔬菜有没有农药?”“食品添加剂对健康有影响吗?”……面对同学们的提问,监管人员都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