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袋上居然多了一个二维码,扫一扫就能看到食品信息,真方便!”大学生小蔡(化名)在超市里看着新的食品包装袋,惊讶地说。
9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2025年第5号)》(以下简称“公告”)。这份公告进一步细化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有关数字标签要求。这标志着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管理正式迈入数字化新阶段。
目前,多家企业积极响应,已有的食品数字标签涵盖了乳制品、粮油、焙烤食品、肉制品、饮料等多项食品类别。
扫码后市民能看到什么?各类产品是否按要求执行新规?记者探访杭州多家商超。
扫码后,自动跳转到产品页面
长期以来,预包装食品标签都存在着“找不到、看不清、读不懂”的痛点,消费者常常需要眯起眼睛或者翻来覆去找食物包装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者拍照片放大,才能看清配料表。传统食品包装标签受限于食品本身的体积,像被压缩的“信息胶囊”,而数字标签的出现解决了这一困境——消费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获取完整的食品信息,包括配料来源、生产工艺、产地信息等。
想要找到“新鲜出炉”的新款包装,并不容易。大部分零食的包装还未更新。记者找到了一款薯片,在背面的条形码下,看到了标着“食品追溯”的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跳转到产品页面。上方显示此信息为“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国家商品二维码中心权威发布”。往下翻看,可以看到该薯片的外观照片和产品标准号,数字标签、商品、原料、生产批次、生产企业等信息也清晰展现。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薯片相关的生产信息外,还可以通过界面下方的按钮,查看厂商信息、营业执照、厂商的其他类型商品。这不仅方便了消费者,也让企业更加透明化。
各年龄段消费者都交口称赞
正在读大四的小蔡并没有关注到这类新闻,但是知晓后立马点了赞。“我平时健身要控制糖、脂肪摄入,买吃的都要盯着配料表看很久,现在扫一扫就能查看了。”
年长的消费者则对数字标签的语音功能更加欢迎,一位老年人表示:“我是老花眼,以前看配料表得用手机拍照再放大,现在一扫二维码能听语音朗读了。”
另一位市民叶先生(化名)则表示自己看到过食品数字标签的消息,“我关注到保健食品也要求标注,这很好,要严格执行。”与不少家庭类似,叶先生的父母如今已退休,二老平时在家比较清闲,常会购买各类保健食品,“这些保健品我们也不知道有没有用,老人一定要买,就怕人吃坏。”叶先生特别关注到的内容来自公告中的第五条,明确指出:食品生产者通过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展示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的产品信息时,应当与其注册或者备案的内容保持一致。
超市工作人员注意到,越来越多的顾客开始扫描食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尤其是年轻顾客,他们更关注食品的溯源和营养成分组成。”
不过店员也表示,目前使用数字标签的产品还不太多,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全面普及。“很多顾客还不知道这个功能,需要我们提醒他们可以扫码查看更详细的信息。”(杨茜 周泽楷 何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