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张毓顺)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已成为企业拓展市场、提升效益的重要渠道。然而,对于许多初涉电商领域的传统企业而言,这条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的青海食汇食品有限公司,在转型电商初期就曾面临包装标签不规范、平台规则不熟悉以及职业打假人困扰等多重挑战。幸运的是,乐都区市场监管局主动作为,靠前服务,通过一系列精准有效的助企举措,帮助企业化解难题,步入电商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效益的显著提升。
精准把脉解难题,规范标签避风险
青海食汇食品有限公司在刚开始尝试线上销售时,由于对食品标签标识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理解不深,产品包装上的标签时常出现信息不全、标注不规范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产品的专业形象,更成为了职业打假人频繁“盯梢”的目标,企业一度因此遭受投诉和经济损失,发展信心受挫。乐都区市场监管局在例行巡查和专项调研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业务骨干上门进行“一对一”指导。工作人员仔细核查企业产品包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规定,逐项指出标签中存在的瑕疵,如营养成分表标注方式、配料表排序、生产许可证编号标示等细节问题,并提出了具体修改建议。通过这种面对面的精准“诊断”和“治疗”,企业迅速整改,包装标签得以规范,从源头上有效规避了因标签问题引发的法律风险和市场纠纷,为企业电商业务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培训赋能增智慧,熟悉规则稳运营
除了包装标签,电商平台的运营规则、广告宣传的合规边界、消费者权益保护要求等,对于初入电商的青海食汇公司而言,同样是陌生的领域。企业电商负责人表示,过去因为不熟悉平台规则,曾出现过商品上架信息不合规被下架,或因广告用语不当被平台处罚的情况,走了不少弯路。针对这一普遍性难题,乐都区市场监管局积极搭建培训平台,定期组织电商法律法规、平台运营规则、网络交易纠纷处理等专题培训会和座谈会。组织企业参加各种电商领域专家、法律顾问及监管经验丰富人员的授课,内容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常见职业打假套路识别与应对策略等。青海食汇公司积极参加这些培训,逐步掌握了电商运营的“游戏规则”,学会了如何合规进行产品描述、促销宣传和客户服务。市场监管人员还建立了线上答疑群,随时为企业解答在电商运营中遇到的新问题,帮助企业从“电商新手”快速成长为“运营能手”,确保了线上店铺的平稳规范运营。
成效显著促发展,电商赋能效益升
在乐都区市场监管局的持续指导和帮扶下,青海食汇食品有限公司的电商业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规范的包装标签使其产品在线上更具专业性和可信度,有效提升了品牌形象;对平台规则的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使得店铺运营更加顺畅,减少了不必要的违规和纠纷,也增强了抵御职业打假人恶意投诉的能力。随着运营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的线上销量实现了稳步增长。公司负责人欣喜地表示,如今电商平台已成为企业重要的销售增长极,不仅拓宽了产品的销售渠道,覆盖了更广泛的消费群体,还显著提升了企业的整体收益和市场竞争力。电商业务的成功拓展,为企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也为乐都区特色食品产业数字化转型树立了良好榜样。
乐都区市场监管局以问题为导向,以服务为抓手,通过精准指导、培训赋能和持续跟进,有效破解了青海食汇食品有限公司在电商发展初期遇到的瓶颈问题,助力企业实现了从“触网”阵痛到“乘云”飞跃的转变。这一成功实践,充分体现了市场监管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未来,乐都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深化此类助企服务,护航更多企业在数字经济浪潮中行稳致远。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黑猫投诉
广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