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其勒木格 孟雅楠 记者 张阳阳)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持续将知识产权工作融入高质量发展大局,落实市政府“六个行动”工作要求,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一、创新驱动:激发知识产权创造活力
2025年1月至4月,呼和浩特市专利授权量2292件,同比增加了2.78%;截至2025年6月底呼和浩特市有效发明专利为7768件,同比增加1895件,增幅为32.27%,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1.34件(363.94 万人),同比增加30.98%。2025年上半年,呼和浩特市全市申请商标8107件,注册量为4992件;截至2025年6月15日,全市有效注册量为115391件,同比增长7.52%,占全自治区商标有效注册量(430816件)的26.78%。
二、赋能发展:构建知识产权运用新格局
成功培育建设5家自治区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2家自治区级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引导98余家重点企业开展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工作。引导2家企业获得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开展专利转化专项行动,盘点存量专利6988件,累计转化专利219件。一家企业入选全国20个具有示范价值的专利转化优秀案例之一。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授奖决定中,呼和浩特市获中国专利银奖2项、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1项。
三、政策供给:完善知识产权保障机制
加大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的支持力度,强化资金激励,对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资助奖励兑现工作,2025年为41家企业兑现442万元资助奖励资金。累计共为呼和浩特市企事业创新创造主体兑现知识产权资助奖励资金2439万元。2025年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呼和浩特市受理窗口受理商标注册申请1134件,办理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12 件,涉及出质商标80 件,融资金额9640万元,其中呼和浩特市本土企业办理 6件,涉及出质商标48件,融资金额4350万元。专利权质押26笔,质押金额13928.57143万元。
四、筑牢屏障: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成效
评选发布全市2024年度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组织法院、海关等部门参加涉案物品集中销毁活动。同时强化跨部门协同保护,与白塔机场海关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开展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协作。评选并向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知识产权局报送2024年度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指导案例,1件入选自治区2024年度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武川黄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呼和浩特市地理标志商标增至22件。“武川土豆”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驰名商标。
五、服务升级:优化知识产权服务网络
成功获批自治区首家国家级内蒙古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中心。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大厅建设取得新进展,知识产权各类业务集聚效能初显。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线上平台升级改版。起草《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大厅运行管理工作指引(试行)》。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新设立3家工作站,2025年上半年,委员会及各工作站共受理诉前诉中调解案件285件,成功调解77件,为权利人挽回经济损失30.36万元。增加专业支持力量,设立3家纠纷应对指导工作联络点,新增54位呼和浩特知识产权人才智库专家,确定4家机构为呼和浩特市首批海外知识产权公益性合作机构。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还将着力抓好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全面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不断为“强首府”和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力。(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知识产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