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刘延正)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5月全国餐饮收入22773亿元,同比增长5%;5月单月收入4578亿元,同比增幅达5.9%。在消费分化的大背景下,这组数据的背后,是餐饮企业突破边界的“逆袭”实践——高端业态俯身触达大众,中端品牌冲刺品质巅峰。不同赛道的探索,共同指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逻辑:以品质筑信任,以品牌赢长远。
多元路径:打破边界的逆袭实践
五星级酒店“亲民化”转型,正在重构市场认知。郑州永和铂爵国际酒店摆摊日入3万的案例引发热议:6元一个的麻辣鸭头、28元一份的辣子鸡,用星级品质匹配地摊价格,将“圈层专属”的品牌价值转化为“大众可及”的消费体验。无独有偶,眉州东坡通过社区门店推出亲民套餐,月服务居民超6000人次,证明高端品牌的“下沉”不是自降身价,而是通过场景贴近强化用户连接。
与此呼应的是中高端品牌对品质的极致追求。2025年广州米其林指南收录112家餐厅,其中二星3家、一星18家。这些餐厅突破“奢华=高端”的表层认知,转而深耕“体验稀缺性”——非遗技艺活化、独家食材合作、全链路溯源体系,用系统化品质管理回应消费者对“中高端”的深层期待。
左庭右院坚持使用当天鲜肉拒绝冷冻
在对品质的极致追求中,左庭右院便是典型例证。这家全国鲜牛肉火锅标杆品牌,用10年时间完成了关键突破。创始人郑坚认为,其核心在于以“鲜”重构了火锅赛道的价值坐标——新鲜虽为餐饮经营带来挑战,却也暗藏机遇。为此,左庭右院搭建“自家牧场、自家养牛、自家屠场、自家物流”的全产业链体系,更将“鲜切牛肉”这一特色转化为可复制的品质标准:36万亩左右的专属牧场保障源头,540天以上科学养殖周期把控品质,专属冷链每日两次配送,让“当天鲜肉,拒绝冷冻”成为实打实的承诺。
这种“从特色到标准”的跃迁,让左庭右院成为全国性消费符号。更重要的是,它还形成了正向循环:相较于进口冷冻牛肉,左庭右院的新鲜牛肉能在终端卖出好价格,这既激励养殖户提升养殖品质,又因收入增加而愿意持续养好牛,最终实现产业链共赢。可见,标准化激活产业生态,其价值与潜力不言而喻。
破局关键:从产品优势到品牌价值
公开报道显示,中国餐饮品牌平均寿命不到3年,能跨越十年周期的品牌并不太多。而在下一个十年,竞争的核心将从“产品力”转向“品牌力”——即把企业的优势转化为用户的认知标签,从“商业品牌”升级为“生活方式符号”。
36万亩左右的专属牧场保障新鲜食材供应
左庭右院的实践颇具启示:牢牢抓住中国人对新鲜牛肉的饮食偏好,从牧场源头直供餐桌,全程可追溯,经权威机构认证,120多项项目检测均无有害物质检出,真正实现无抗。相比冷冻牛肉,这种无抗新鲜牛肉更契合中国人对食材“鲜”的追求。“3-5小时鲜达” 强化“鲜切牛肉专家”的专业认知,构建起“鲜”的量化信任,更要让“吃左庭右院”成为“追求新鲜品质生活”的象征。
无论是左庭右院的无抗鲜牛肉,还是米其林餐厅的透明化后厨,本质上都是通过“消费者可感知的品质细节”,将企业的价值主张转化为用户的自发认同。当消费者从“买产品”转向“认品牌”,从“单次消费”转向“情感共鸣”,品牌才能突破价格战的困局,获得穿越周期的韧性。
长远之道:价值深耕下的行业升级
纵观餐饮行业的多元探索,所有逆袭路径的底层逻辑高度一致:以品质构建信任基石,以品牌沉淀长期价值。无论是高端品牌的“亲民化”、中端品牌的“品质登顶”,本质都是在消费理性化的趋势下,回应“什么是值得买单的价值”这一核心命题。
当行业从“规模红利”转向“价值红利”,那些能定义“价值标准”的品牌,终将成为时代口味的引领者。这不仅是餐饮企业自身的生存之道,更是中国餐饮从“品类输出”到“文化输出”的必由之路——用扎实的品质、清晰的品牌、可持续的价值主张,让世界看见中国餐饮的厚度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