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从街头小吃到出海美食,走向标准化、品牌化——花溪牛肉粉,就是这个味儿

2025-07-10 16:54来源:贵州日报 编辑:李方冰

一碗花溪牛肉粉,正在书写产业发展的新篇。

从花溪的街巷到纽约的街头,从地方特色小吃到“云端”线上美食,花溪牛肉粉不仅装着乡愁,也拓展出产业发展新天地。

《贵州特色食品花溪牛肉粉》及5项配套团体标准发布,为这道地方美食写下了标准化的注脚。这一系列标准的出台,意义远不止于一碗粉的标准化,还将促进品质升级、全链带动、品牌打造等,加速推动地方美食向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乡愁风物:从花溪到美国的牵挂

天刚蒙蒙亮,贵阳市花溪区十字街的各家牛肉粉店里已飘出阵阵诱人香气。

桌前坐满了食客,冒着热气的牛肉粉香味四溢:晶莹的米粉浸润在香浓的汤底里,铺上入味的牛肉片和炖得酥烂的牛肉块,再点缀着特制泡菜、香菜和煳辣椒,让人胃口大开。

“在外打拼这些年,最想念的就是这口家乡味。”正在排队的何先生笑着说,“现在虽然能网购速食装,但总比不上现做的这一碗。”

这碗承载着贵阳人乡愁的米粉,如今已跨越山海走向世界。前不久,一则“贵州小伙在美国开设17家花溪牛肉粉店”的消息在网络走红——侨居美国的陈玉竹,怀着对家乡味道的执念,在2014年与朋友在纽约开了一家花溪牛肉粉店。

为保证原汁原味,他不惜成本空运米粉和特制调料,用传统工艺熬制汤底,深受海外游子和外国食客的欢迎,征服了远在大洋彼岸的味蕾。如今,陈玉竹的品牌已在美开设10余家分店,并计划进军欧洲市场。

这份令游子魂牵梦萦的滋味,源自花溪牛肉粉40多年的技艺沉淀。从原料选择到汤底制作,花溪牛肉粉的每道工序都格外严谨:米粉是纯手工制作,入口劲道爽滑;牛肉选用当地生态养殖的精品黄牛肉,经过煮、炖、卤等制作,鲜香可口;汤底则用牛骨和牛肉文火慢炖,炖到汤色呈现诱人的金黄,表面浮着一层香浓的牛油。

在后厨,师傅们动作麻利,烫粉、浇汤、码肉、加料一气呵成,每碗粉的味道都分毫不差,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花溪王记牛肉粉老板李秀琴说,“现在有很多游客专门来打卡,就为了这一口地道的花溪味。”

正是这份对传统味道的坚守,让花溪牛肉粉不仅成为本地人的早餐首选,更化身为传递贵州风味的文化名片。让人无论何时、身处何方,只要那碗冒着热气的牛肉粉端上桌,满满的幸福感便涌上心头。

产业升级:线上线下拓宽消费场景

在过去,食客们最爱的莫过于“花溪王记牛肉粉”“飞碗牛肉粉”这些承载记忆的老字号。而如今,位于十字街的国营花溪牛肉粉店凭借地道的口味和极具时尚特质的用餐环境,也迅速成为年轻食客的热门选择。

2023年,《奔跑吧》第十一季第五期在贵阳录制时,节目组特意来此取景。随着明星们大快朵颐的画面播出,“到花溪嗦粉去!”成为无数粉丝来贵阳必打卡的项目。

这家红火的店面背后,是贵州花溪牛肉粉产业发展经营集团有限公司的产业布局。作为花溪区重点打造的牛肉粉产业龙头企业,该公司与贵州省农科院、贵州医科大学展开深度合作,在米粉保鲜、汤底工艺等关键技术上持续突破。

走进公司的现代化中央厨房,标准化的生产线井然有序,从原料配比到加工流程,每个环节都经过严格把控,确保每一碗粉的品质稳定如一。2022年,随着十字街门店的开业,正式迈入产业化发展新阶段。

在品牌塑造上,公司不仅打造了风格统一的线下门店,还创新推出“花溪”牌预包装产品,让这一特色风味通过商超、电商等渠道走向全国市场。

今年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上,花溪牛肉粉展台吸引众多经销商关注,广东、成都等地客商纷纷抛出合作意向。3月,该公司与中国石化贵州易捷分公司达成合作,让这款地方美食进驻全省的加油站便利店,进一步拓宽消费场景。

“花溪牛肉粉已成为具有花溪特色标识的美食产品。”贵州花溪牛肉粉产业发展经营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企业中央厨房每月可生产3吨浓缩汤底和5吨牛肉原料,通过6家直营门店和线上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原汤、酸汤、红烧等4种口味10余款产品,让传统美味以更现代的方式延续生命力。

标准落地:传统美味的品质升级

如今,花溪牛肉粉这道承载着地方饮食文化的美食,早已超越简单的街边小吃的范畴,正以标准化、品牌化的姿态完成华丽升级。

前不久,由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编制的《贵州特色食品花溪牛肉粉》及米粉、牛肉、汤料、煳辣椒、酸菜5项原辅料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这套标准犹如一本详尽的“美食秘籍”,不仅对花溪牛肉粉的术语定义、加工工艺、感官品质、理化指标等作出细致规定,更如同一把“标尺”,为整个产业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清晰指引。

花溪牛肉粉的制作技艺早已列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独特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不同店铺的口味参差不齐,制约了产业的壮大。

针对这一问题,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贵州省特色食品产业促进会,组织专家团队深入贵州花溪牛肉粉产业发展经营集团等龙头企业,从选米制粉、牛肉炖煮、汤料熬制,到煳辣椒的炒制、酸菜的发酵,逐一梳理关键工艺,全力指导企业制定出科学、可操作的团体标准。

“有的店汤底醇厚,有的却寡淡无味。有的牛肉鲜嫩,有的却柴硬难嚼。”老食客刘靖感慨,“要是去错了店铺,就吃不到想要的那口味道,现在终于能保证地道的花溪味了。”

系列标准的出台,意义远不止于一碗粉的标准化,更是有助于提升花溪牛肉粉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推动产业向工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形成“一碗粉带动一条链”的效应,以更鲜明的品牌形象走向市场。

近年来,花溪区委、区政府将牛肉粉产业作为“一主一特”核心产业重点培育,从政策扶持、品牌推广到资源整合,多管齐下推动转型升级。此次标准的发布,标志着花溪牛肉粉朝“街头小吃”迈向品牌化产品又进一步。接下来,花溪区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让这一碗承载着贵州风土人情的牛肉粉飘香更远。(朱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