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为序,策马扬鞭。近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动员全县干群进一步坚定推动农文旅体康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在高质量赛道跑出连山加速度、干出连山新作为。
过去一年,连山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壮瑶沃土处处勃发出走在前列、创先争优的崭新气象。新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连山县委书记许崇砚提出,新征程上全县上下要突出资源禀赋,致力打造农文旅体康产业融合发展全链条,探索民族地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新赛道”,加快建设富有连山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焦重点项目
建设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回首连山的2024年,“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连山成功申创清远连山产业园区,实现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申创零的突破;典型镇、村培育扎实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进一步加快。
重点项目提质增效。大散风电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芙蓉山抽水蓄能电站、射电望远镜阵列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农文旅体康融出新高度。连山率先成立广东省首个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心,全省农文旅体康全域标准化试点项目稳步推进,被列入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省级试点单位,“七月香”壮家戏水成为广东文化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绿色发展向新向前。连山研发清远市首个互联网+义务植树“云植林海”小程序,森林覆盖率稳居全省首位,再次入选“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名单。
民生福祉扩面提质。省级卫生镇创建实现全覆盖,连山医共体获第二届全国医共体建设优秀创新成果展“优秀案例”;“两化两员”基层治理模式发挥积极作用,防汛避险案例获得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
今年,连山如何坚定信心决心,用好用足优势,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大步向前?
“展望2025年,随着国家一系列积极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增强和效果的逐步释放,我们具备更大的信心、决心和条件推动自治县经济社会加快高质量发展。”许崇砚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干部群众要按照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要求,进一步坚定推动农文旅体康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加快建设富有连山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方面,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平台。举全县之力建好建强3个省级产业园区:全面加快建好清远连山产业园区,及早将其建设成为承接省内外生态产业企业进驻的有效平台、拉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全面加快建好稻菜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强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两个农业产业园带动连山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同时积极争取省、市的政策支持,全面加强统筹协调,力促与花都区“反向飞地”经济试验区、连州市“飞地产业园”及早落地见效,以平台建设促进企业集群化发展。
另一方面,高效谋划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三江花海温泉度假村续建项目、永和乡村振兴“三地活化”建设示范项目、大散风电项目、公共建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等一大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达效;积极争取射电望远镜阵列项目落户连山,该项目投资1.25亿元;另一个是连山芙蓉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项目,项目装机容量约1200千瓦,如能建成投产,预计每年上网发电量约28亿千瓦时,运行期增加地方年税收约1亿多元。
科技创新引领
发挥“一中心N基地”作用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连山抓住这个“牛鼻子”,致力探索一条民族地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由此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
早在2024年初,连山就发力布局农业新质生产力,率先成立广东省首个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心,打造了智慧羊标准化创新研究基地、水稻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基地、大豆精深加工创新研究基地、壮瑶预制菜研发基地和乡村运营CEO培训基地五大基地。
农业新质生产力激发发展新动力,进一步强起来、富起来、旺起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出了新步伐,连山有基础、有优势、有底气。当地土壤肥沃,生态优渥,适宜农作物生长,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米袋子”“茶罐子”“菜篮子”“果盘子”基地,培育了连山高山茶、连山沃柑、连山春桔、禾花鱼、黑山羊等一大批优质农产品,其中连山大米和连山大肉姜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许崇砚提出,全县上下要立足连山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发挥“一中心N基地”作用,推动乡村运营人才培养、特色农产品种养、农产品加工和预制菜研发等产业融合发展,健全连山特色农业产业链条。
具体而言,是通过乡村运营CEO培训基地,培育更多的乡村经营人才,带动乡村产业发展;要发挥水稻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基地、智慧羊标准化创新研究基地、大豆精深加工创新研究基地的带动作用,以“小规模、大群体”种养模式,促进“连山大米”、腐竹、黑山羊等产业提量扩面,推动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要发挥壮瑶预制菜研发基地作用,融入壮瑶文化元素,做好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产品价值,拓宽销售市场。
未来,连山将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推动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不断集聚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逐步建立农业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全国的乡村振兴提供示范样本。
突出资源禀赋
打造农文旅体康融合发展全链条
连山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省生态发展区、农业县、民族县,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是生态环境优越、资源禀赋丰富、民族特色鲜明。
“在新征程上,连山上下要突出资源禀赋,打造农文旅体康产业融合发展全链条。”许崇砚提出,农文旅体康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就是一产农业、二产农产品加工业与三产文化旅游体育康养业相互融合发展,要强化“农业生产、生活居住、文化休闲、生态保育、服务配套”五大功能,持续彰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打造农业产业全链条。大力发展壮瑶医药,全面摸清山苍子、草珊瑚、地龙等中药材种养情况,用好“双百行动”结对帮扶,打造产销对接的中药材流通体系,引进医药企业开发中药材药食两用和康养属性,打通壮瑶医药产业链条;打响连山特色品牌,争取省、市扶持,在市级层面推动“连山大米”成为“清远丝苗米”高端产品;争取市县镇共建,把连山黑山羊打造成“清远黑山羊”;大力发展“连山姜”产业,年内完成2万亩种植目标,将连山打造成华南地区生姜集散地,有力有效带动连山茶叶、麻竹笋、黄金咖啡豆、牛油果、清远鸡、肉鸽、禾花鱼等产业发展;加大连山农业产业宣传力度,突出品牌的连山唯一性,着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
打造非遗文化产业全链条。加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利用,推动“鹰扬关红七军战斗遗址”、瑶妃故居等以及瑶族小长鼓舞、民俗牛王诞、瑶族八音等非遗文化的保护和管理,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非遗;推动壮锦、壮绣、瑶绣等技艺类非遗的应用,大力开发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构建“创意+非遗工艺+互联网+商业”的网络营销体系,运用电商平台扩大连山非遗文化产品品牌知名度,带动非遗产业发展;更高水平举办好“七月香”壮家戏水和“一景一节”等民族文化活动,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旅游+体育、康养全链条。树立“县域大景区”的理念,用好现有7个A级景区及民族特色村寨资源,发展集自然风光、民俗活动、民族饮食、体育康养等为一体的全域旅游;完善“一核两区”的县域旅游布局,突出壮瑶山城为辐射带动的旅游核心,打造南部以三江花海温泉、天鹅湖为带动的生态康养休闲旅游区,打造北部以雾山梯田、金子山为带动的生态观光旅游区;持续优化南北旅游线路,加快“岭南民族特色高质量发展廊道”(连山段)建设,形成连山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森林体育项目,彰显连山“中国氧吧”“森林氧吧”品牌效应。
加强宣传推介,不断扩大连山作为“壮瑶风情之都、中国氧吧之城、岭南避暑之都、岭南赏雪胜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黄津 李先觉 黄琳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