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红色尖叫被炒至一瓶88元 谁为情怀买单

2025-07-23 10:56来源:红网 编辑:曹晖

近日,原价5元一瓶的红色“尖叫”饮料突然重出江湖,在二手平台上被卖到66元-88元不等而引发热议。7月21日,记者发现,甚至还有卖家挂出了8900元一箱(15瓶)的离谱价格,并表示:“升值的想象空间很大。”(7月21日 封面新闻)

红色尖叫被炒至高价,折射出当下消费市场的一种奇特现象:曾经被嫌弃的商品,一旦披上“限量”“绝版”的外衣,便可能成为消费者追捧的对象。红色尖叫因独特的人参添加成分及停产因素,被商家打上“最后一批”“绝版收藏”的标签,激发了部分消费者的收藏热情。这种对稀缺物品的追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消费市场的非理性。许多消费者购买并非为了饮用,而是为了满足收藏心理,或者在社交平台上展示个性。

从市场角度来看,这种炒作行为反映出供需关系对价格的巨大影响。当市场上对某一商品的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自然会上涨。红色尖叫因停产而变得稀缺,加之商家的营销手段,使得其在二手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也就水涨船高。但这种价格的上涨并非基于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而是基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和市场的炒作。

商家在这场炒作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他们利用消费者对稀缺物品的追逐心理,故意抬高价格,制造出一种“物以稀为贵”的假象。在二手平台上,卖家纷纷打出“绝版”“限量”的旗号,吸引消费者购买。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当消费者为一瓶即将过期的饮料支付高价时,他们买到的究竟是商品本身,还是一种被炒作起来的“情怀”?

农夫山泉方面回应称,红色包装的尖叫目前已停产,对于二手平台上价格被炒高的情况,会反馈给相关部门核实。这一回应虽然表明了企业的态度,但对于已经形成的市场炒作,能否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还有待观察。

对于消费者而言,面对这样的市场炒作,保持理性至关重要。购买商品时,应基于自身的实际需求,而非盲目跟风。红色尖叫被炒至高价,更多是一种市场现象,而非商品本身价值的体现。消费者不应为了所谓的“情怀”或“收藏价值”,而忽略了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和价格合理性。

红色尖叫被炒至88元一瓶的现象,不仅是一场消费市场的狂欢,更是对市场监管、商家诚信和消费者理性的一次考验。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规范商家的经营行为;商家能够秉持诚信原则,不利用消费者的心理进行恶意炒作;消费者也能保持理性,不被市场的炒作所迷惑。只有这样,才能让市场回归理性,让消费行为更加健康。(赵文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