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正是早稻成熟的时候。在云浮市新兴县天堂镇的稻田里,有一大片泛着紫色的稻米格外引人瞩目。在这片曾以传统籼稻种植为主的土地上,如今紫米种植面积正逐年增多,已形成稳定的高品质,发展出一条完整的全产业链条。紫米成为新兴县“土特产”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药用紫米变食粮
紫米收割前的一个星期,田里还有禾花在开放,三三两两的蜜蜂围着禾花采蜜。深吸一口气,空中弥漫着一股甜香。微丰公司的农技负责人朱卓源介绍,紫米富含花青素,禾花也带着这股特有的香气,与一般的水稻相比,能吸引更多蜜蜂前来。
微丰公司生产的紫米是一种“粘米”,是籼米的一种,这与常见的紫米多属于“糯米”不同。这种罕见的紫色“粘米”在新兴大地的种植历史超过千年,却因为口感不佳没有广泛推广生产而濒临“失传”。本地有中医将其入药,可给病人补气血、助恢复,因而该紫米在当地又有“月子米”之称。
把这种“药谷”变成“食用米”,以郑经绍为代表的一批新农人花了十多年。他们从选种、育种、营养配肥、病虫害预防等环节,不断试验研究,把品种改良到口感清香柔软,品质表现稳定,达到了“稳产、优质”目标,产量也提高至当地优质稻的中上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微丰公司申请专利10多件,取得软件著作权2项,形成了整套紫稻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2025年5月,微丰公司拿到了“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串链发展上规模
台风“韦帕”到来之前,微丰公司的紫米已收割完毕。工人们在初加工区,操纵机器将收获的新稻烘干、碾出紫米。深加工厂房内,紫米糊、紫米饼、排米粉、米酒等生产线则常年有序运转。微丰现代农业综合园区规模不小,厂房整齐排列,初加工区、精深加工区、烘干晾晒区、办公生活区、设施农业区、冷库仓储区、农耕文化展示区、品种资源区、生产资料装备区和园林景观区10大功能区井然有序。
微丰公司与各村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建设起示范种植基地。随后,他们以新兴县五谷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产业联合体共同推进紫稻的量化种植。紫米生产的耕、种、防、收、烘等环节逐渐专业化、规模化,建立起标准化生产加工厂房。紫米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逐渐形成。天堂镇“紫稻种植加工基地”已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紫稻基地和特色水稻基地之一,先后被认定为“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广东丝苗米生产认证基地”“云浮市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和“全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千亩方”,并被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列为“特色产业基地”。(郑俊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