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高原冷凉蔬菜集中成熟上市的季节。近日,以“品大地之锅·鉴冷凉蔬菜”为主题的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第三届高原特色冷凉蔬菜推介及现场观摩会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团、生产主体代表等先后到互助县南门峡镇却藏寺村露地蔬菜基地、互助高原蔬菜产业园供港澳蔬菜基地实地观摩、交流,共同探讨高原冷凉蔬菜的发展蓝图。
优势强化
互助县气候冷凉、水质纯净、土壤无污染、病虫害少、昼夜温差大,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天然美味、卓越品质的高原特色冷凉蔬菜。
互助县县长朱育海介绍,近年来,全县将发展高原冷凉蔬菜作为夯实“菜篮子”工程的核心举措,全力推进生产基地建设,先行先试发展壮大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在扩规模、育新品、提质量、做品牌、强营销等方面精准发力。互助县蔬菜产业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品质显著提升、销量逐年攀升、口碑越来越好的发展势头。
“青海发展冷凉蔬菜的区位优势、气候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非常明显。”湖南省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连勇介绍,青海海拔高、日照时间长,蔬菜的生长周期比较长,非常适合十字花科蔬菜生长,由于冷凉气候,病虫害非常少,蔬菜几乎没有农药残留,因此尤其适合发展绿色有机蔬菜;另外,这个季节低海拔地区高热多雨,不利于蔬菜生长,青海正好利用冷凉气候资源实现“我有他无”,市场竞争力很强,经济效益显著。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院长钟启文表示,地方产业技术体系作为国家体系与省级科研的联结枢纽,始终践行两大使命,一个是向下扎根,做高原菜田的“解题者”,南门峡镇莴苣基地正在开展高海拔地区莴苣适应性新品种筛选和示范,打造灾害气候预警系统和防护设施,推广机械化移栽、连作障碍防控等技术。二是向上生长,做国家战略的“接棒者”,将互助县作为国家冷凉蔬菜技术的“高原验证场”,国家体系选育的多个优质耐寒品种在此展示示范,联合研发的多项技术也在这里集成熟化应用。
销路拓宽
推介会现场,互助县重点推介了罗马生菜、羽衣甘蓝、互助长白葱等高原冷凉蔬菜。除此之外,互助县还出产紫叶生菜、宝塔花菜、球茎茴香等100多种特色蔬菜。目前,互助县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7.5万亩。
互助县生产的冷凉蔬菜深受省内外客户的青睐和喜爱,产品远销粤港澳、北上广等地。2023年,互助高原冷凉蔬菜在青海省率先实现直供粤港澳大湾区。目前,互助县年产各类蔬菜17万吨,外销13万吨,产值突破7.6亿元。
位于南门峡镇尕寺加村的青海出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蔬菜基地内,一株株罗马生菜、红叶生菜等蔬菜在阳光的照耀下,展现出勃勃生机。
“我们发展的是订单农业,今天按照客户订单采摘罗马生菜,经采摘、分拣、打冷、包装后装车,通过冷链发往香港市场。”出彩农业公司负责人雷有月告诉记者,“基地已被评为供港澳蔬菜基地,这里生产的蔬菜品质好,市场认可度高,有大量的固定客户,根本不愁卖。采摘季从每年7月持续至10月中旬,各类蔬菜的亩均产量约1.5吨。”
农民增收
产业做支柱,致富有出路。冷凉蔬菜产业已成为带动当地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更激发了农民群众种植蔬菜的热情和信心。
在出彩农业蔬菜基地内,务工群众穿梭在菜田间,忙着采摘、搬运、分拣,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雷有月介绍,基地已带动周边40多户农户就业增收。
目前,互助县已有2万余户农户参与蔬菜生产,人均增收达2万余元。蔬菜产业发展持续向好,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也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务工,实现“双赢”发展。全县冷凉蔬菜产业提供了50多万人次的务工机会,实现务工收入5000多万元。(孙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