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山东邹平:“小食堂”服务“大民生”

2023-05-24 16:14来源:新华网 编辑:王艳丽

在黄河尾闾的工业重镇山东省邹平市,自2015年起,雨后春笋般建起一批农村“孝善食堂”,到2023年5月,全市858个村共建设70余处。在邹平,“村里人吃食堂”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百善孝为先”,建设食堂的初衷是解决农村鳏寡孤独老人吃饭难问题。不过,孝善食堂的运营,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欢迎,“小食堂”让乡村焕发新气象,带来乡风文明新变化。

良风新俗新表率

今年5月5日,在邹平市九户镇成家村孝善食堂,村民成文国为母亲举行88周岁生日宴。20余人分坐两个桌,每桌16个菜,农村人的硬菜全部都有。吃饭间,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老人快乐,子女开心。结账时,一共花费不到800元,剩下的菜,还能直接打包回家。

“老人过生日,就想全家人聚一起,热闹热闹。本来想去镇上饭店,贵是一方面,老人出行不方便是难题。”成文国说。便宜实惠,离家近,是村中食堂的特点。

如今,村食堂不仅成为成家村的“地标”建筑物,而且成为周围安详村、张重良村等村民光顾的地方。

成家村党支部书记成金锋介绍,全村户籍人口1300人,但是,常住人口仅有500余人,其中70岁以上的老人200多人,80岁以上老人34人。老人行动不便,年轻人忙于打工,买菜做饭成为许多家庭面临的问题。

成家村孝善食堂于2022年6月建成,位于全村的正中央,由村里废弃民房改造而成。食堂共投资20万元,村里集体出资一部分,市县两级民政系统分别补助3万元,简单装修,购买餐厨用具,一座可容纳数十人的食堂就建成了。

“一方面,我们本着满足群众需求来建设孝善食堂;另一方面,我们也想进行长久的经营。”成金锋介绍食堂收取成本费的原因。食堂雇用了1名厨师、4名零工,在保障正常运营下,食堂尽最大努力去让利。

成金锋所讲的“让利”,在村里举行红白喜事时,尤其明显。“喜事,用食堂,便宜实惠,有标准菜单;白事,用食堂,村里直接补助每家每户300元钱,忙事的人来食堂免费吃一顿,全部搞定,省时省力又方便。”成金锋表示。

为民着想,删繁就简,一顿饭,一个食堂,化身新农村移风易俗的新表率。

乡村振兴新乡愁

相较于成家村孝善食堂让利于民的经营,位于邹平市临池镇望京村的孝善食堂,则利用村集体收入全部补贴老人用餐。

成立于2015年的望京村孝善食堂是邹平市最早成立的村级孝善食堂。村里75岁以上的老人有87人,每天有70多名老人去孝善食堂免费吃早餐。

该村党支部书记崔新介绍说,村里建筑产业较为发达,拥有28家企业,村集体依靠出租土地每年有100余万元的收入。

“村里富了,就是要让老百姓得实惠。”崔新表示,于是,村里建起食堂,免费给老人提供早餐。如果因故没能来吃早餐,老人们还可以每月收到村里补助的一箱牛奶。

崔新讲,如今村里面临着年轻人流失的问题,望京村虽然有自己产业,1000余人的村庄也只剩800余人的常住人口。“我们建设村食堂,一方面是让老年人省心省力,另一方面,我们想让年轻人看到乡村的温暖,吸引一部分年轻人留在农村就业。”

虽然年轻人进城打工创业,但是农村依旧是他们的根。望京村将孝善食堂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建立的是一座食堂,留住的是新时代农村人的乡愁。

崔新表示,村里还要提供优惠、便利的创业条件,建设办公楼、公寓楼,吸引年轻人来望京创业、发展产业,促进农村的产业振兴。

以人为本受欢迎

过去一年,是邹平市大力投入农村孝善食堂建设的一年,一共有40余个孝善食堂相继建成。每每建成一座,都会受到老百姓的热情欢迎。

邹平市民政局局长田汝滨分析,在农村建立孝善食堂,投入的不仅仅是一座食堂,更让老百姓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怀和关心,让老百姓在民生实事的建设中获得更多幸福感。

“民,以食为天。”一个地方饮食场所的文化,往往传递着主流文化的精粹。孝善食堂,以敬老、爱老、助老为核心思想,向广大农村传递出新时代“食为天、民为先”的良风习俗。(董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