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报讯(记者 戴正聪)为进一步压紧压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宁波市按照国家、省食药安委工作要求,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全覆盖、三年见成效”总目标,在组织领导、精准实施、企业指导等方面协同发力,一体推进,以有力部署、扎实举措推动“两个责任”落地落实。
突出“严”的主基调,打造纵向到底的属地责任网络。一是主要领导全部签批。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批示要求“按照国家、省要求,落实好包保工作”;所有区(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均对落实“两个责任”作出批示,提出明确工作要求。两级食药安办主任下沉一线,走访宣讲,统一基层工作思想。二是专题学习层层部署。推动落实“两个责任”要求内容纳入宁波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内容,并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市政府召开落实“两个责任”工作推进会,市、县、乡三级党政领导干部近800人以视频会议形式参加,实现全市上下思想一致、目标一致、行动一致的良好开局。三是纳入考评压实责任。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第一时间将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各级政府部门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内容,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将予以加分鼓励;对工作推进不力的,严肃扣分,评价结果纳入党政领导干部综合绩效评价体系,进一步固化务实定力、激发内生动力、提振干事效力。
突出“细”的实施方案,打造可操作科学化的包保机制。一是精准细化实施方案。市县两级食药安委均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的实施方案》,明确规范分层分级建档等7项工作任务标准要求。市、县食药安办建立“两个责任”落实工作专班,持续加大数字化保障,强力推进各项举措精准落实。二是拔高要求摸底定级。以市场监管所为触角,全域排摸辖区正在生产经营的食品主体单位,对有更改、存异常的及时调整标注,并对标确定包保等级。同时,按照宁波地方产业特色及服务保障实际,视情提升部分重点企业等级,如将供应全市近80%市民餐桌牛奶的宁波牛奶集团提级至A级予以包保。目前,全市共划分A级主体85家、B级981家、C级7506家、D级179572家。三是编制指南“按图索骥”。在建立党政领导包保关系的基础上,编制《宁波市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手册》和《宁波市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温馨报告手册》,覆盖国家、省级文件精神,宁波实施方案,A级主体名称、经营地址、经营范围、基本情况、“两员”配备等信息,并明确每家主体相应的督导检查表单,推动包保制度落实到位。按照分层分级、层级对应的基本原则,截至目前,全市16233名干部与188144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包保关系,包保层级对应完成率100%,共签订承诺书12234份,完成率达到80%以上。
突出“实”的关键举措,打造点面结合的教企提企体系。一是抓住重点强化责任。根据宁波食品输入型城市的特点,以大型食品销售企业为重点,率先组织开展“两个责任”落实专题培训,实现A级食品销售企业食品安全总监培训全覆盖。同时,结合“2+1+X”体系检查情况,针对性进行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创新开展疫情保供物资食品安全舆情处置桌面推演,进一步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二是抓住关键配备“两员”。通过逐家梳理,全市食品主体需配备食品安全总监1152名,食品安全员23654名。目前,全市各级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按照相关要求“两员”配备完成率达98%以上,持续位居浙江省前列。三是抓住全域分层培训。针对全市食品企业量大面广的特点,结合疫情防控政策要求,通过“1+12+N”视频会议形式对企业开展全覆盖培训,即重点企业在市级主会场参会,其他企业在12个区(县、市)和开发园区分会场参加,部分D级企业由村(社区)发动在企业连线参加,大幅提升了培训的覆盖面和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