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章翔 记者程家武)4月以来,安徽铜陵市市场监管局依托“四结合”举措,扎实推动“食安守护”专项行动走深走实。
统筹谋划与机制落地相结合。聚焦十六项重点任务,建立六项工作机制,保证专项行动有序推进。分条线成立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小组,定期召开会商会,开展风险分析研判,指导基层及时处置。开展“下沉暗访”10次,用好“两书一函”,紧盯整改落实。对一县三区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督促推动整改到位形成工作闭环。畅通举报投诉热线,依法处置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咨询561件。
正面宣传与反面警示相结合。开展食品安全“六进”活动,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累计发放食品安全宣传材料8740份。开展食品安全培训24场,培训从业人员548人次。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3156份,公开承诺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发布食品安全监督信息75期,涉及抽检信息2300批次。结合培训学习、日常检查加强警示教育,深刻汲取3·15晚会曝光假香米、江西“鼠头鸭脖”等事件教训,举一反三堵住漏洞。
全面排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结合“佳节守护”“校园守护”等行动,开展重点领域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以旅游景区、大型商超、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以学校食堂、校园超市及校园周边小食品销售店、小餐饮、托幼机构、学生托餐点等为重点检查对象,以提供婚宴、旅游团餐、自助餐、外卖服务的单位和“网红餐厅”为重点单位,开展全方位、拉网式、全覆盖检查。陆续开展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两超一非”、大米市场、土坑腌菜等专项整治,出动检查人员3683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6781户次,发现风险隐患634个,已完成整改风险隐患608个,立案查办案件412起,移送公安机关案件5件,查办的“某大药房销售新型降压药物案”入选长三角地区执法联动典型案例。
总结巩固与创新提升相结合。制定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工作实施办法等5项工作制度,积极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工作机制。依据铜陵市制订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实验室运行管理规范》地方标准,推动全市71个食品安全快检室规范化运行管理。郊区探索建立“食品药品化妆品中心快检室暨行刑衔接工作站”,并依托中心快检室开展餐饮环节非法添加物质专项整治,对1批次非法添加了化学物质硼砂的产品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开展铜陵地方特色食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推动铜陵市白姜、糕点等铜陵特色产品提升质量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