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洪青 记者程家武)为提升工作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一改两为”落地见效,今年,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市场监管局不断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巧用“三加”工作法,推动全县食品生产企业及小作坊高质量发展。
守底线,做好精准监管加法。结合县情,精准对九华黄精、植物油、豆制品、茶叶及白酒等具有浓厚县域特色或存在食品安全高风险的生产企业与小作坊,从原辅料购进、添加剂使用、生产、储存、出厂检验、销售运输等环节,排查风险因素来源、分析可能产生的危害、对隐患发生频率与严重程度进行风险评估,为企业、小作坊制定食品生产风险隐患防控清单,针对防控清单实施一企一策,为其量身打造精准防控措施,并将防控措施融合在《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市场监管总局60号令)贯彻落实中,督促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体系、风险隐患防控机制,执行并完善“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让企业真正能食品风险隐患自查,及时整改到位。
抓示范,做好质量提升加法。实施质量强县战略,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制定《青阳县质量提升奖励扶持暂行办法》,将食品行业整治提升作为重点项,根据《安徽省食品安全条例》相关规定,对经改造升级的食品生产小作坊,达到省相关提升验收或示范标准的,按每户一万元标准进行奖补。将受到奖补的示范小作坊打造成集生产、教学、示范为一体的“实训基地”,组织市场监管人员与企业、小作坊负责人现场观摩学习,交流经验,发挥引领、辐射作用,推动全县小作坊食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双提升。
破难题,做好服务企业加法。坚持服务为先,深入开展“千企万坊”帮扶行动,抽调食品安全资深检查员、食品检验技术人员、食品生产监管人员组成专家团队,成立流动“诊所”,主动上门为食品生产企业及小作坊进行技术支持与业务指导,在许可获证、产品标准、生产工艺流程、贮存运输等环节,针对性帮助企业及小作坊梳理堵点、难点问题,点对点、面对面解答与指导。该局目前累计帮扶指导企业小作坊30家次,解决厂房合理化布局、工艺技术流程、产品外包装标签标识等难点问题12件,切实让流动“小诊所”解决企业发展“大难题”,在筑牢守稳食品安全底线基础上推动全县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