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曹菊 记者程家武)为进一步提高广大消费者对特殊食品的认知水平,增强科学选购、理性消费特殊食品意识。滁州市市场监管局“三度发力”,创科普宣传“新招”,让特殊食品知识“贴民生、入民心”。
公交车宣传加广度。滁州市局借助公交车流动性大、辐射面广、贴近群众等优势,在市区共25条路线上,滚动播放“送你一朵小蓝花”—特医食品公益宣传片”和“安小特—特殊食品小课堂”等特殊食品基础知识短片,全方位打造流动科普课堂,沿途播撒知识的“种子”,力争让特殊消费群体形成“记忆习惯”,不断提升全市人民对保健食品知识的知晓率,让“小蓝花”标志和特殊食品知识宣传做到“触目可及”和“潜移默化”。
多方位宣传加深度。滁州市局紧抓科普宣传内容“能听、能看、能传”原则,既教知识也说案例。通过发放科普知识手册、宣传单、现场接受咨询等形式,大力宣传保健食品、普通食品和药品的区别等基础知识;针对以特殊食品名义开展养老诈骗的社会问题,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等仔细讲解保健食品常见的宣传陷阱、骗术和假冒伪劣鉴别知识、发布真实案例,让消费者“共情”的同时,转载宣传,进一步加深消费者防范意识。
部门联合宣传加力度。与市委宣传部等部门积极开展保健食品“守护银发健康”科普宣传活动,立足各自本职,结合本地区人群消费特点,开展具有地方特点的科普宣传。通过联合社会各方力量、志愿者服务队等,把权威科学的“阳春白雪”和根植群众的“下里巴人”结合,持续深入开展保健食品知识和“小蓝花”标志宣传解读、食品安全舆论引导、宣传氛围营造等工作,打出了科普宣传、谣言治理、案例曝光、正向引导“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