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张黎 记者黄官国)自7月以来,上海市普陀区食药安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青少年暑期食品安全,以“全覆盖、接地气、重实效”为目标,在全区开展“食品安全、健康同行”暑托班系列科普活动。通过多样化的互动形式与沉浸式体验,让千余名小学生在欢乐中学习食安知识,筑牢健康成长的第一道防线。

活动中,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各街道市场监管所,针对青少年认知特点精心设计内容。科普讲堂上,食安专业讲师用“零食里的添加剂”“夏天为啥不能多吃冰”等孩子们熟悉的生活话题为切入点,将食品标签解读、细菌传播途径等专业知识转化为趣味故事,让抽象概念变得可知可感;配套播放的食安主题短片,以生动剧情还原“过期食品的危害”“餐前洗手的重要性”等场景,牢牢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在笑声中播撒科学饮食的种子。


为增强参与感,活动还创新融入多元互动环节:“食安盲盒”里藏着涵盖食品选购与识别安全(如“如何辨认‘三无’产品”“食品包装上哪些信息必须看”)、食品状态与变质判断(如“怎么通过看、闻辨别食物是否变质”“过期食品该怎么处理”)、个人卫生与习惯养成(如 “饭前便后为什么一定要洗手”)、食品处理与储存安全(如“生熟食品为什么要分开存放”)、健康饮食选择与风险规避(如“选零食时要注意什么”)、应对与求助(如“吃了不舒服该怎么办”)等六大类日常食安问题,孩子们抽中后需结合课堂所学作答,在拆盲盒的惊喜感中主动思考、精准回应,让食品选购、状态判断、卫生习惯等关键知识在趣味互动中入脑入心。“保质期计算大赛”中,分组PK的小选手们对着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认真推算,在竞争中掌握实用技能。


每场活动尾声,各街道市场监管所都会为积极参与的孩子们颁发“食安小卫士”荣誉奖状。这张小小的奖状,既是对孩子们求知热情的肯定,更激励他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日常习惯。不少“小卫士”回家后主动提醒家长“看食品保质期”“生熟菜板要分开”,形成“小手拉大手”的食安传播效应。


据了解,此次全覆盖的暑托班食安科普,是普陀区市场监管局深化青少年食安教育的重要举措。通过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孩子能懂、爱学的内容,不仅让青少年掌握了实用的食安技能,更推动食安意识从校园延伸至家庭、辐射至社会。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正从这一堂堂生动的暑期启蒙课开始,为构建社会协同共治的食安环境注入源源不断的“未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