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尹凯 记者程伯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落实乡村振兴“品牌强农”战略,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产业协同、文化赋能”的原则,按照《支持脱贫地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实施方案(2023-2025年)》《农业品牌目录制度》等要求,以农业龙头企业、电商企业为主体,构建从农优产品、旅游商品到农业文化的全产业链,全面建立品牌标识、标准准入、优质生产、营销推广体系,将优质农产品全面纳入集中统一管理,逐步形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效应。
充分利用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有利于实现品牌全域联动、资源全域协同、价值全域提升;有利于深挖特色资源优势、助推产业链条升级、增强特色农产品竞争力;有利于打造高附加值、高品质、高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抓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现状
自2022年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四川省农业品牌目录制度》文件后,逐步规范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同年该部门印发了《关于公布2022年四川省农业品牌目录的通知》,组织开展了首批四川省农业品牌目录评选和公布,首批共纳入20个区域公用品牌进入省农业品牌目录。截至2023年底,38个品牌入选中国区域品牌百强,“蒙顶山茶”“雅安藏茶”等品牌价值持续提升。2024年底,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发布了《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4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539个品牌入选,范围涵盖粮油、畜禽、水产、果蔬、中药材、食用菌、茶叶等类别。2025年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关于第一批、第二批四川省农业品牌目录入选品牌动态调整名单和第三批四川省农业品牌目录拟入选名单公示》,第三批拟入选品牌80个。通过品牌建设,四川省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2022年品牌农产品销售额超过4200亿元。截至2024年底,“川字号”农产品品牌价值累计达1960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种植加工标准体系不够完善。初级农产品转化为品牌化商品需要有产品生产标准和标准化的生产线,使产品更具备优质优价的市场竞争力,部分区市县生态优势显著、特色产业突出、但科技赋能不均,部分农产品的种植加工环节标准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例如:中药材领域亟需突破加工瓶颈和龙头带动,同时产业联盟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明确。
(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部分企业申请注册了商标后利用率不高,后期在使用管理过程中对于商标侵权不够重视、不作为,企业更多的是关注自身发展和眼前的经济效益,缺乏长远的商标、品牌发展规划意识。例如,部分区市县,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加之创新保护意识不强,无专人负责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导致商业秘密泄露或商标侵权让企业蒙受重大经济损失。
(三)线上零售“井喷式”发展面临监管挑战。在构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过程中,随着线上渠道逐步拓展,品牌传播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淘宝、京东、抖音、微信小程序等线上主流销售渠道陆续被打开,网络销售农产品呈现“井喷式”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基层网络市场监管将面临巨大挑战。例如,执法部门难以通过平台公开数据预判商家违规风险,跨平台数据壁垒加剧监管难度,不同电商系统的交易记录、用户评价、物流信息缺乏标准化接口,导致全链条取证困难;新型违规手段不断演变、职业打假冲击、网络消费投诉举报呈几何倍数增长,多种原因导致基层监管压力增大。
三、服务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市场监管工作思考
(一)完善农产品流通环节安全监管。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在流通环节,加大对农用地膜、化肥、饲料等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力度。加强农资生产产品质量的标准宣贯。进一步完善工业产品的质量追溯体系。结合“重点问题食用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聚焦“7条鱼”“3个果”“2颗菜”,联合农业农村部门,着力提高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联合监管检查力度,督促经营主体主动开具、严格查验承诺达标合格证。针对重点问题食用农产品实施重点监管,加大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力度。
(二)鼓励保护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政策上加大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用标企业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积极申报注册商标。严厉打击商标侵权行为。组建“川渝甘陕”毗邻地区市场监管联盟,针对跨区域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开展联合执法,重点打击“网络刷单炒信”与“伪造有机认证”、商标侵权等违规行为,探索“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模式,降低维权成本。
(三)电商平台专项治理与市场监管能力提升双轨并行。平台治理:推动电商平台落实“亮照、亮证、亮规则”制度。相关部门动态核验商家资质,对无证经营、虚假宣传等违法者,采取“断网整改+信用联合惩戒”。建立“跨区域、跨平台”协作维权网络。与京东、阿里、抖音等平台建立“绿色通道”,对涉嫌侵权的商品链接实现“一键下架、异地保全、同步固证”,将维权周期进一步压缩。能力提升:开展“电商监管尖兵”培训计划,每年遴选基层监管人员赴杭州、成都平台总部跟班实训,掌握直播电商后台取证、电子数据固证技术;开发“掌上执法”APP,内置“一键生成电子取证文书”功能,解决基层“不会管、不敢管”问题,转变监管执法理念,管“线下”同时管“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