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梁仲本 记者程伯全)当前,正值食用野生菌生长、采食旺季,同时更是误采误食中毒事件的易发期和高发期。为切实减少群众自采自食中毒事件发生,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中江县食安办全力打好宣传“组合拳”,使“三不”(不采、不买、不食不明野生菌)原则深入人心。
传统媒体“打头阵”。野生菌上市前,中江县食安办提前印发慎食野生菌的宣传单、海报、横幅等资料至30个乡镇,要求乡镇在社区、农贸市场等人员集中区域分发、张贴、悬挂,广泛宣传野生菌的辨识知识和急救常识。同时,录制相关音(视)频,通过乡村大喇叭和县级电视台进行循环播放,抢先在广大群众心里埋下“不食”不明野生菌的“种子”。
新兴媒体“唱主角”。利用微信公众号、工作QQ群等平台,适时发布预警提示信息和中毒案例,营造具有震慑效应的警示宣传氛围。同时,要求乡镇传达到村(社区)乃至每个住家户,让不采食不明野生菌的警钟敲到“基层最小单元”,力争引起群众“共鸣”。截至目前,已累计发布预警提示信息5次,中毒案例2起。发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时兴效应,精选生动有趣的野生菌中毒防控短视频,向全县广大群众进行推送分享,集中展示毒菌案例、误食后果及急救措施,唤起更多的“非正式会员”防范野生菌中毒。
入户宣传“话家常”。针对易采食野生菌的老年人和儿童重点家庭,组织村(社区)干部、志愿者和民情走访干部等,在野生菌采食高峰期、民情走访日等时段,上门进行“拉家常”“摆龙门阵”。把不采、不买、不食不明野生菌的要求,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讲解给老人和儿童,主动堵住野生菌中毒防护的“漏洞”,有效化解因误采误食导致身体健康和家庭经济遭受重大损失的风险。
真实案例“发警报”。将县域实际发生的自采自食中毒典型案例,分期制成警示音(视)频,在线上平台进行不间断推送、播放。用老百姓身边的人“现身说法”,亲自讲述误食后中毒的“血”的教训,让“血”与“泪”的事实引起更多的人警醒,自觉远离不明野生菌,尽力避免身体损伤和经济损失。目前,已完成相关警示音(视)频制作1期。
下一步,中江县将继续通过多渠道、高频次的宣传,切实减少因误食不明野生菌导致的中毒事件,有效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