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林玉叶 记者王正心) 今年以来,温岭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深化“快检+法检”联动机制,进一步前移抽检端口,实现食品安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截至9月24日,全市累计完成食用农产品快检13.27万批次,检出阳性样品290批次,目前均已落实无害化处理;立案查处“快法联动”案件5起,有力守住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底线。
“我们通过‘主体自检+监管快检’双线并行,最大限度提升风险筛查的覆盖面和针对性。”温岭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40家农贸(农批)市场均已建成标准化快检室,每日对蔬菜、肉类等大宗农产品进行快检,并适时增加日落黄、柠檬黄等食品添加剂项目的检测。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温岭农贸(农批)市场快检达12.65万批次,监管快检6232批次,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检测网络。
为确保问题食品得到及时处置,温岭建立了“快检预警—法检固证—核查处置”三级响应机制,给每个环节定好了“时间表”:1小时内完成快检初筛,符合法检条件的阳性样品8小时启动法检,确认不合格后立即立案查处,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此外,对非法添加或需12小时紧急处置的阳性项目,开通法检“绿色通道”,优先检验、快速出结果。这一系列举措使得问题食品处置周期缩短了30%。
此外,该局还将“快法联动”与“浙食链”平台深度融合,开展线上溯源倒查,当同一供应商2个月快检阳性达2次时,平台自动触发预警,暂停交易的同时,将不合格信息同步抄告上游属地监管部门,督促源头自查整改,从而大幅降低同类问题复发概率。通过这一模式,已累计向源头传导安全责任6起,倒逼上游供应商完成自查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