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刘承鑫)近日,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发生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青岛即墨区市场监管局始终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迅速反应,进一步织密织牢市场监管领域防护网,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补齐短板、堵塞漏洞,严防疫情反弹,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即墨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进行检查
6月13日、14日,全局周末不休,加班加点启动专项行动、展开排查,以农贸(批发)市场、大型商超以及肉类和水产品食品生产企业、餐饮服务单位等为重点,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畜禽肉、水产品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尤其加强对进口产品进行检查,消除风险隐患。
截至15日12时,已对313家生产经营主体进行了检查(其中,使用进口食品原料生产企业30家,畜禽肉经营单位39个,水产品销售单位129个、进口海产品57家、11家餐饮服务单位、8家农贸市场、66个药店、30个农村大集)。发现索证索票不齐全问题7处、无食品经营许可证1家,均已依依规进行整改和处理,未发现不能提供检验检疫证明或合格证明的畜禽肉、水产品经营者。
高度重视,迅速研究,部署“闻风而动”
针对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发生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有关情况,即墨区市场监管局防控领导小组立即提前召开疫情防控例会进行研究,结合即墨区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对重点领域进行研究部署,迅速制定全面排查紧急通知。
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切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坚持问题导向,着力防范风险,对全区畜禽肉、水产品食品安全情况全面排查,及时排查发现风险隐患,严格杜绝来源不明、无检验检疫证明、检疫不合格产品入市,严防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充分发挥食安办的统筹协调作用,结合专项检查,迅速与属地政府联动,凝聚力量,形成合力。积极对接海关、卫健、疾控等部门,配合做好对农贸市场人员的核酸监测,对进口产品严格查验索证索票,确保来源可溯,去向可查。
突出重点,精准补强,防控“查缺补漏”
针对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发生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的特点,以生鲜、冷冻猪肉、牛肉、羊肉、鸡鸭肉等畜禽肉类、水产品及其制品为重点品种。以各类经营生鲜、冷冻肉品及水产品的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含附设冷库)、冷冻冷藏库房(含各类社会冷库)、超市、便利店、食杂店以及肉类和水产品食品生产企业、餐饮服务单位等为重点,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精准监管。一方面,疫情防控不能有丝毫放松,要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严格监管,严厉打击各种质量、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好市场经营秩序;另一方面,又要宽严相济,实施审慎包容监管,提升市场活跃度,服务于复工复产。发挥集体智慧,在监管执法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监管和服务效能。
履职尽责,狠抓落实,效果“不打折扣”
认真组织做好现场核查,对畜禽肉、水产品生产经营者全面排查,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项,重点检查进货来源、索证索票、产品质量安全等内容,并严格按照《畜禽肉水产品专项检查要点表》逐项检查填写。执法人员在工作中要做好个人防护,确保自身安全。
加大执法力度,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格依法查处,该立案的坚决立案,依法严惩;符合移送公安机关条件的,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加强督导。采取随机抽查、实地查看等方式,对全即墨区21个市场监管所开展重点环节食品安全大检查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指导,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落实,坚决不在任何一个地方留死角、不让任何一个环节出纰漏,全力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