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朱明斌 孙媛媛 记者胡毅)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积极探索监管与服务并重的新模式,对随州市曾都区政君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新建腌腊肉制品生产企业开展“证前指导”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优化营商环境、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构建全链条服务新机制
主动靠前,精准对接。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在企业项目筹建初期即主动介入,变“企业找服务”为“服务找企业”。现场指导,优化布局。团队多次深入现场,依据食品生产许可相关规定和卫生规范,对企业车间布局、工艺流程、“互联网+AI阳光工厂”等进行专业指导,精准指出并帮助解决人流物流交叉、温控不达标等问题。指导企业构建智慧化“阳光工厂”,“互联网+AI视觉识别”技术,自动监测生产环境、人员操作、物料流向并预警,构建可视化监管网络,实现非侵入、常态化、精准化管理。模拟核查,闭环整改。在企业正式申报前,参照许可评审标准组织全流程模拟核查,对发现的问题指导企业建立整改清单,实行销号管理,确保一次性通过正式审查。
实现效率与质量双提升
行政审批大幅提速。企业许可准备时间缩短50%,从常规3个月压缩至1个月,避免了反复整改的成本损失。合规水平显著增强。帮助企业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员工素质普遍提高,产品抽检合格率达100%。经济效益切实显现。服务为企业直接节约改造成本约20万元,生产线快速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800万元,有力促进了企业发展。
探索服务型监管新路径
随州的实践表明,“证前指导”是实现高效监管与优质服务有机结合的有效路径。通过服务前移,破解了企业“不会办”的难题;通过专业支撑,提升了企业内生合规能力;通过政企协同,筑牢了食品安全防线,最终实现了保障安全与促进发展的双赢目标。这一创新举措对优化基层治理、激发市场活力具有重要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