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对食材的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好中选优,而且城乡学校执行统一标准、统一价格。我们供应的蔬菜在生长期间至少进行2次农残检测,采摘前一周必须通过农残检测方能入库。所有食材均需当天分拣、当天配送。”谈及纳入云南省宣威市学校食堂集中采购平台后的食材供应情况,宣威杨家匠心火腿食品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徐洪梅直言最大的感受就是——压力,但也对合作前景充满了信心。
自今年2月16日起为宣威市中小学配送食材以来,该公司每天需向全市城乡94所中小学校配送约4吨蔬菜和3吨鲜肉。作为宣威市33家中小学食堂食材供应商之一,其全流程的供应与配送状态均在“宣威市学校食堂数字化监管平台”上实时呈现,市教体局分管领导及服务学校可随时查阅、监督。
统一采购供应 筑牢安全根基
针对以往学校分散采购模式下长期存在的食材质量难控、成本虚高、廉政风险积聚三大顽疾,2025年年初,宣威市“破立并举”,将所有中小学食堂收回由学校自主经营管理,并在全域推行食材统一阳光集采改革,构建“阳光透明、质价匹配、产业联动”新机制。
自2025年春季学期起,宣威市城乡中小学全面取消分散采购,严格执行公开招投标程序,优选出33家资质信誉俱佳的供应商,将食材采购领域的廉政风险降至最低,筑牢“防火墙”。通过实行“质价双控”、严苛质量标准与闭环监管,倒逼供应商提升品控能力,实现了食材安全与营养保障水平的显著跃升。同时,依托政策定向扶持,建立本地中标供应商与学校集采的稳固“订单绑定”模式,深度嵌入本地种植、养殖、加工、配送全产业链,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产业活力与惠民效应的协同释放。
目前,宣威市学校食材集中采购已覆盖全市363所学校425个食堂,惠及约20万名学生。集采模式的实施,使学校食堂食材的新鲜度、安全性、标准化水平得到跨越式提升,从源头上保障了“舌尖上的安全”,彻底杜绝了人情采购、关系采购,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透明,教育系统廉政根基得到显著加固。
建设数字平台 提升治理效能
以“食材安全、资金规范、营养均衡”为核心目标,宣威市教体局联合科技公司开发了“宣威市学校食堂数字化监管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全市公办学校的食材供应、食堂日常运营及膳食经费实施全链条线上监管,涵盖采购、配送、验收、结算、管理等各个环节。
宣威市学校食堂数字化监管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供应商动态管理,建立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搭建线上询价平台,建立统一食材标准库,平台锁定价格,结算严格依据平台定价,确保价格透明可追溯,为审计提供有力支撑;采购全流程线上运行,系统自动校验订单与备案信息,对非备案车辆配送、数量差异、食材质量不符等异常情况实时预警,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流程电子化,晨检、留样、消毒、陪餐等关键环节纳入线上管理,自动生成标准化报表,显著提升食堂管理效率;系统自动进行核算分析,精细化管理库存;联动食材出入库数据优化备餐量,推行带量食谱模型,有效减少食材浪费。
通过数字化监管平台,学校食材实现了从下单到结算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所有采购信息和资金核算全程留痕,确保每一笔支出有据可查。平台整合了食材采购、食堂管理、膳食经费等核心数据,支持多维度分析,为精准决策提供依据。同时,监管方还可以通过平台实时监控学校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等食品安全管理要求的情况,确保日常管理规范到位。
宣威市教体局副局长范旭表示,“宣威市学校食堂数字化监管平台”的建设,实现了营养改善计划全流程、穿透式监管,使食材供应更透明,食堂管理更高效。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化平台应用,探索AI菜谱生成、统一乡镇营养餐菜谱等智能辅助功能,完善长效机制,持续提升学生营养健康保障水平。(张雯 张照彬 徐王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