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区域公用品牌要叫得响

2020-04-02 15:53来源:南通网 编辑:孙兆娟

“哇,阿拉上海的王家沙点心,原来是海门余东产的!”“海门羊肉明天能快递到上海家里吗?”随着一辆又一辆来自上海的旅游大巴鱼贯驶入,海门12个区镇组成的12个展区前,立刻响起一片“阿拉”声。上海和天下旅行社王导游举着旗子,忙着招呼上海客人:“我们一个旅行社就接了300多客人,上海人老欢喜海门咯!”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指特定区域内相关机构、企业、农户等所共有的,在生产地域范围、品种品质管理、品牌授权使用、产品营销与传播等方面具有共同标准和行为规范,共同创建和经过授权方可使用的品牌。如盱眙龙虾、阳澄湖大闸蟹、海门大米、万年芋艿等。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难以复制,因此,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具有自然垄断性,拥有较高的品质,在市场上不仅“名声大振”,而且有较强的竞争力。

“区域公用品牌”无疑是市场的敲门砖,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品附加值以及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美誉度,从而带来广泛的市场影响和良好的经济效益。然而,笔者认为,有了这张特殊的“身份证”,并不意味着“皇帝女儿不愁嫁”,也不意味着“叫好又叫座”,关键是将区域公用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让区域公用品牌“名利双收”。

如何转化?笔者以为,应该走产业化的路子。首先,要做大规模。任何一个产品,如果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建立优势,发展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区域公用品牌也是如此。区域公用品牌需要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及一定的品牌覆盖面,才能充分显现特色优势,既创得出又叫得响,实现更高溢价。其次,要有龙头企业带动。虽然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如果缺乏龙头领军,农户各自为政、单打独斗,那么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就很小,经济效益不明显。只有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通过企业有效的市场运作,延长区域公用品牌的加工链、价值链,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才能做成一个大产业,提高地域产品的整体形象,让那些“养在深闺”的农产品走遍大江南北。此外,还应注重品种改良。区域公用品牌的品种一般都有一定的历史,品种再有特色,但若长期没有变化,恐难让消费者接受。事实上,很多成熟的区域公用品牌由于忽视了对产品品质的管理,造成了消费者信任度下降。因此,相关部门要根据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改良,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不能让农民看到有些产品市场需求大了,利润暂时大些了,就一窝蜂地大种特种,最后搞得品质下降,砸了牌子,损害的不仅是品牌形象,还有地区形象。

总之,打好区域公用品牌这张牌,必须解决规模、品种、质量等深层次问题,用市场的力量去激发消费需求,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引导服务,把特色品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提高知名度和竞争力,把产业做大做强,这不仅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同样也是区域公用品牌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刘予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