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别让临期食品变身“零期食品”

2025-09-01 10:23来源:扬子晚报 编辑:李方冰

近年来,价格优惠的“临期食品”(临近保质期食品)在线上和线下都受到一些消费者欢迎。但如果过了保质期还在销售,是违法行为,食用过期食品也可能损害身体健康。为了防范临期食品成为过期食品进入流通环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陆续出台管理办法。“临期”的标准怎样界定?商家如何规范地销售临期食品?(8月31日央广网)

临期食品,本应是消费理性与资源节约的生动注脚,连接着商家的库存压力,与消费者的实惠需求,在避免食物浪费的同时,为人们带来物美价廉的选择。然而,一些不良商家利欲熏心,将临期食品异化为“零期食品”,成为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陷阱。他们或故意模糊保质期标识,将临近过期的食品混入正常商品中销售;或利用消费者对“临期”概念的模糊认知,以次充好,销售变质产品;更有甚者,在线上平台玩起“文字游戏”,夸大折扣力度,隐瞒食品真实状态。这些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更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当临期食品被偷梁换柱为“零期食品”,所谓的“高性价比”便成了美丽的谎言。

守护临期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多方合力筑牢安全防线。政府部门应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临期食品的界定标准、销售规范与监管要求,让执法有据可依。同时,要加强对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的日常巡查与抽检,严厉打击虚假标注、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商家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严守诚信底线,规范临期食品的管理与销售。要设置专门的临期食品销售区域,进行显著标识与明示告知,确保消费者清晰了解食品信息。此外,还应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建立临期食品追溯体系,实现从生产、储存、运输到销售的全流程可追溯,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消费者自身,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购买临期食品时,要仔细查看食品标签,确认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信息;选择正规可靠的销售渠道,避免在无证摊贩或信誉不佳的网店购买;根据自身需求合理购买,避免因贪图便宜而大量囤积,导致食品过期浪费。同时,要勇于维护自身权益,一旦发现商家存在欺诈行为或食品质量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为净化市场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临期食品不应是“零期食品”的伪装,而应是理性消费与资源节约的典范。让我们共同努力,加强监管、规范经营、理性消费,让临期食品市场在阳光下健康发展,真正实现商家、消费者与社会的多方共赢,让每一份临期食品都能安全、实惠地抵达消费者手中。(汪昌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