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以“红黑榜”为抓手,筑牢平凉市舌尖上的安全防线

2024-11-26 17:30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曹译文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冯文亮)“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着每一位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在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这场持久战中,甘肃平凉市以“红黑榜”为有力抓手,走出了一条颇具成效的监管之路,持续为市民的饮食安全保驾护航。

1732620484189011.jpg

平凉市推行的食品安全“红黑榜”制度,是一种创新且直观的监管举措。据相关数据显示,仅在崆峒区,2024年1月就累计开展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知识培训90余场次,培训从业人员2.6万余人次;同年11月,在餐饮业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提升行动中,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462人次,检查餐饮服务单位917户次等。这些数据背后,是平凉市对食品安全监管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投入,而“红黑榜”正是在这样扎实的监管基础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1732620534259770.jpg

红榜:树立标杆,引领行业规范发展

红榜的存在,犹如一盏明灯,为餐饮服务单位照亮了前行的方向。那些登上红榜的商家,如平凉市崇信县贝克堡快餐店,证照齐全,后厨卫生干净整洁,用具摆放井然有序,文明餐桌措施落实到位;还有静宁县锡航酒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制度完善,责任明确,操作规范严谨。这些优秀的餐饮单位,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食品安全的高标准,它们不仅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与赞誉,更为同行们树立了可学习、可借鉴的标杆。

当其他餐饮服务单位看到红榜上的佼佼者时,自然会受到激励,进而积极改进自身管理,努力提升食品安全水平。这种良性的竞争氛围,有力地推动了整个餐饮行业朝着更加规范、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据统计,崆峒区近年来规范提升小餐饮店达1755户,这其中少不了红榜榜样力量的带动。

黑榜:敲响警钟,督促整改保障安全

与红榜相对应的黑榜,则像是一记警钟,时刻提醒着那些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餐饮单位。像崇信县杨小感麻辣烫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环境卫生脏乱差,原料用具摆放混乱无序;静宁县七姑娘麻辣烫店,后厨环境恶劣,餐用具清洗不彻底等。这些被曝光在黑榜上的问题,无一不是在警示着相关餐饮单位,食品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

黑榜的公布,让这些存在问题的餐饮单位不得不正视自身的不足,及时进行整改。同时,也让消费者清晰地了解到哪些地方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从而能够在选择就餐场所时做出更为明智、安全的决策。例如,崆峒区在2024年11月的餐饮业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提升行动中,排查出风险隐患68条,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8份,立案查处2起,罚款1.1万元,其中不少问题就是通过黑榜曝光后得以重点整治的。

社会共治:凝聚各方力量,共筑安全格局

平凉市的“红黑榜”制度,不仅仅是对餐饮单位的简单评价,更是在构建一种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格局。一方面,消费者可以依据“红黑榜”轻松地选择就餐场所,这对餐饮单位形成了强大的社会监督压力。消费者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对食品安全的一次投票,促使餐饮单位更加注重自身的食品安全状况。

另一方面,这一制度也极大地鼓励了公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当市民们发现身边的餐饮单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时,会更愿意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据了解,崆峒区在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中,累计检查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店1330户次,检查覆盖率100%,排查风险隐患800余条,立案查处11起,罚款16.5732万元,其中不乏公众举报提供线索的情况。如此一来,食品安全监管不再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单打独斗,而是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

总之,甘肃平凉市以“红黑榜”为抓手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是一项值得肯定和推广的创新举措。它通过树立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既激励了餐饮行业的规范发展,又督促了问题单位的整改落实,同时还凝聚了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相信在未来,平凉市将继续完善和深化这一制度,让人民群众能够更加放心地享受美食,持续提升舌尖上的安全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