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李莹 记者杨玉国)近日,中国食品安全网记者接到一爆料:北京市门头沟区一养老服务中心餐厅存在多项食品安全问题,其中员工持假健康证上岗的情况尤为突出,由此更是牵扯出一家医疗机构违规出具大量虚假健康证的惊人黑幕。
据举报人孙先生提供的材料显示,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镇养老服务中心餐厅(以下简称军庄镇养老服务中心餐厅)的其中6名工作人员从未实际参与体检,却持有北京顺鑫诊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鑫诊所)开具的健康证明。除此之外,该餐厅还被指存在剩菜重复加工使用、将预制菜虚假宣传为自制菜品等食品安全问题。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起事件还牵扯出顺鑫诊所违规发放健康证的乱象:据调查,近年来,该诊所未开展实际体检,便陆续违规出具了625份健康证明,其中619份至今去向不明。此类违规证件一旦流入市场,特别是进入学校、养老机构、集体食堂等人员密集且对健康防护要求较高的场所,将直接放大食品安全与传染病流行风险。
相关部门为举报者孙先生提供的书面证明
养老院里的“定时炸弹”——6名餐饮人员持伪造健康证上岗
举报人孙先生向记者讲述了发现这一线索的过程:孙先生老家山东,来京之前一直在家乡经营饭馆,近两年因生意不好做,他关闭了饭馆来北京打工,2024年底他来到军庄镇养老服务中心餐厅担任切菜工。然而入职没多久,他就发现诸多异常现象,比如身为餐厅食品安全管理员的宋X喜,竟然公开张罗员工“购买”健康证。这一做法,让孙先生大为震惊,作为一个餐饮“老兵”,他深知健康证对餐饮行业的重要性,他对记者表示:“作为食品安全管理员,本应该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把关人,怎么能知法犯法呢?”
军庄镇养老服务中心餐厅食品安全管理员宋X喜当时召集员工进行健康证办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以防止传染病传播给消费者。尤其像军庄镇养老服务中心餐厅服务的对象多为免疫力较脆弱的老年人群体,食品安全更容不得半点马虎。
据军庄镇养老服务中心的宣传资料介绍,其建筑面积1500余平方米,涵盖社区餐厅、老年学堂、健康小屋及居家服务等板块,可为周边老年人家庭提供日间照料、集中照料、居家服务等多样化服务。其中,餐饮服务是该中心的一大亮点,可同时容纳100人就餐,不但服务周边老人用餐,还是周边上班族的“小饭桌”。
该中心还通过社会化运营模式,引入专业机构——北京健康养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康养集团)旗下的北京北康颐福健康养老有限公司负责具体运营。北京康养集团成立于2021年10月,由京能集团主导设立,注册资本10亿元,业务涵盖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旅居养老、医养结合及资产经营等多元领域,承担着整合北京市涉老资源、推动养老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使命,是京能集团布局健康养老产业的核心平台。
雄厚的资本和专业的运营,本应成为让长者安心就餐的“样板厨房”。然而,这张“安全网”却出现致命缺口——守护食品安全第一道关卡的健康证,却沦为形式,直接威胁着养老机构内老年人的饮食健康。
军庄镇养老服务中心
2024年12月31日,孙先生首次向12345热线实名举报了这起食品安全事件。举报内容直指三大核心问题:
1. 餐厅6名餐饮人员持伪造健康证上岗:餐厅工作人员童X桂、吕X华、张X林、程X萍、宋X喜、刘X等6人从未参加体检,却通过不明渠道获得了盖有顺鑫诊所公章的《北京市从业人员健康证明》;
2. 餐厅存在剩菜回收再加工行为:厨师多次将前一日剩菜中的肉片徒手挑出,混入新菜中反复使用;
3. 餐厅涉嫌虚假宣传菜品:将预制菜谎称为自制菜品。
未经体检,顺鑫诊所为养老中心餐厅6名餐饮人员出具的健康证
举报线索牵出625份健康证造假黑幕:体检走过场 + 私刻医生签名章
面对举报,一开始,军庄镇养老服务中心餐厅的6名涉事人员在调查中均矢口否认,一致声称曾于12月17日坐车前往顺鑫诊所进行了健康体检。
然而,监控画面戳穿了这一谎言。2025年1月22日,昌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执法人员从物业监控室调取了该诊所2024年12月17日门外的监控录像,通过监控查看,未发现上述6人在该时段到访的记录,直接推翻了诊所与餐厅工作人员此前所声称的“亲自体检”的说法。
在证据面前,顺鑫诊所法定代表人常X也承认,所谓体检只是业务员刘X成将6人的血、便样本送至诊所,诊所仅凭这些样本就出具了健康证明,而现场问诊、检查等环节全部跳过。
顺鑫诊所的违规操作,不仅让军庄镇养老服务中心餐厅的6名员工体检流程沦为形式,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一举报线索还牵出顺鑫诊所违规发放大量健康证的乱象。随着调查深入,北京昌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执法三队发现,顺鑫诊所存在两项严重违规行为:
1. 批量操作“免体检”服务,赚取非法收入。
经查,顺鑫诊所在2024年11月30日至2025年1月22日期间,用同样手法,为包括上述 6 人在内的 625 人违规发放健康证明。这些健康证每件收取100元左右,从中获取非法收益达数万元。
2. 诊所私刻多名医生的名章。
昌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执法人员在核查中发现,涉事健康证的多项检查记录上,均盖有孙X喜、张X强、刘X东三名医生的签名章。然而在调查询问时,这三名医生均明确否认参与过相关签名,并表示“从未授权他人使用自己的人名章”。
对此,顺鑫诊所法人常X也供认,这些印章是在未获三名医生授权的情况下,诊所私自刻制的,健康证明上医生的签名也是诊所伪造的。
而据中国食品安全网记者了解,这三名医生中,其中孙X喜为顺鑫诊所的员工,为外科大夫;张X强和刘X东非顺鑫诊所员工,张X强是某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负责检测工作,顺鑫诊所体检的血样、便样就是送这家实验室检测;刘X东为医学影像工作人员。
根据3月13日北京市昌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为举报者孙先生出具的证明文件显示:经执法人员调查核实,北京顺鑫诊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常静承认,近年来,该诊所未经亲自诊查,为包括军庄镇养老服务中心餐厅6名工作人员在内的625人,出具了虚假健康证明。
目前,这其中619份“幽灵健康证”的去向成谜。
养老中心食品安全问题叠加——厨师将剩菜中的肉类拣出,疑混入新菜反复使用
除了健康证造假外,军庄镇养老服务中心餐厅还被举报在食品加工方面存在严重违规行为。
根据举报人孙先生的描述,餐厅存在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法规的行为:有厨师多次将前一天顾客未吃完菜品中的肉徒手捡出,混入第二天的新菜品中继续使用。这种行为直接导致所制作的菜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严重威胁到消费者的健康。
面对孙先生的举报,在有关机构调查中,餐厅方面对此予以否认,称从剩菜中拣出的肉并非卖给了顾客,而是用作第二天餐厅工作人员的早餐。而孙先生对餐厅的这一说法予以了反驳,他明确表示:“当时我就是员工,但我从未在早餐中见过、吃过这些剩菜。”
餐厅被举报存在厨师多次徒手挑选剩菜中的肉片,重复用到新菜中的现象
除食品加工违规外,孙先生同时还揭露,该餐厅存在虚假宣传菜品,误导消费者的问题。根据孙先生介绍,该餐厅在实际运营中大量使用预制菜以及成品半成品菜品,但却对外宣称所有菜品“都是自己加工的”,甚至厨师长还要求全员统一口径,隐瞒真相。
孙先生认为这一行为严重违背了诚信经营原则,涉嫌虚假宣传,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随即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举报。
养老机构作为特殊场所,主要服务对象是身体素质相对较弱的老年人,食品安全问题显得尤为关键。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不仅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还可能引发社会对养老机构管理的信任危机。养老机构本应该是为老年人提供安心、健康生活环境的地方,让老人“吃的放心,住的舒心”,如今却因管理疏漏令食品安全底线失守,此次事件也为整个养老机构的食品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
据孙先生透露,厨师长要求员工统一说辞,将预制菜都称作“是自己加工的”。
追问与期待:如何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自2024年12月31日起,孙先生启动了一场历时八个月的实名举报。他辗转多家机构、多个部门,锲而不舍地追踪一条潜藏已久的灰色利益链。
2025年3月10日,依据孙先生提供的线索,昌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对顺鑫诊所作出警告处罚,同时认定军庄镇养老服务中心餐厅宋X喜、童X桂等6人持有的健康证明无效。
6月20日,昌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进一步依法作出处理: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对顺鑫诊所及该诊所业务员刘宝成分别予以行政处罚——顺鑫诊所被给予警告,刘X成被罚款7万元。
昌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北京顺鑫诊所有限公司作出行政处罚
关于这一事件,中国食品安全网记者随后也针对涉事各方展开多方联系。
记者拨通顺鑫诊所法定代表人常X电话,当对方得知记者采访来意后,回应说,“诊所早就不干了”“医疗资格证也已注销了”,当被问及这一变动是否与此前健康证造假事件有关时,她丢下一句“没关系”,便匆匆挂断电话。记者再次回拨,对方不再接听。
中国食品安全网查询发现,顺鑫诊所目前仍处于“存续”状态,不过经营地址发生了变更。
涉事诊所——北京顺鑫诊所有限公司在事发后地址发生了变更
记者随后多次拨打涉案业务员刘×成手机,提示音均显示“该号码已停机”。
而军庄镇养老服务中心餐厅食品安全员宋×喜在接到记者电话后坦言:“这件事对我影响较大,我已经离开那家餐厅了。”至于更多细节,他表示不愿再提这件事,随即结束通话。
针对举报人所指出的“员工未体检即获健康证、剩菜反复使用、预制菜虚假宣传”等问题,记者多次致电并书面致函军庄镇养老服务中心餐厅有关工作人员,希望其予以说明。然而,截至发稿,对方始终未就上述问题作出正面回应或解释。
目前,这桩健康证造假事件基本告一段落,但值得注意的是,更大的隐忧其实仍未解开——619份虚假健康证明的流向仍未查明——这些虚假健康证明究竟流向了哪些餐饮或食品相关行业?又为多少食品安全隐患埋下引线?……这颗“定时炸弹”依旧高悬。
8月15日,中国食品安全网联系北京昌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案例相关办理人员,问及619份假健康证的追溯情况,接待人员表示鉴于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和条件有限,追溯难度比较大。
而孙先生则认为,相关部门对业务员刘X成及顺鑫诊所的处罚过轻,而且事件调查中,个别经办人员亦涉嫌渎职,而自己在举报过程中出现了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因此目前,他已向检察机关递交补充材料,希望继续追责。
截至发稿前,记者得到的最新消息是,基于孙先生提供的线索,目前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分局已对顺鑫诊所涉嫌买卖、使用伪造及变造公文、证件一案立案,将展开进一步追查。
这一事件的立案书
中国食品安全网也将持续追踪事件进展,关注其中619份假证的溯源结果及后续监管措施,为守护公众“舌尖上的安全”、推动食品安全环境优化持续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