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治理餐饮浪费需下“绣花功”

2025-10-22 15:35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李方冰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的一家高科技社区食堂受到关注。该食堂的运营方通过自主研发的管理平台,结合大数据分析与天气等变量因素,精准预测门店需求,指导食材采购与生产计划,从源头上有效降低了食材在购储环节的浪费。

长期以来,餐饮浪费治理主要集中在消费环节,如推广小份菜、提醒顾客少点餐、倡导“光盘行动”、鼓励剩菜打包等。这些措施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餐后浪费,却往往忽视了食物上桌前采购、备料和存储等环节的浪费问题。不少餐饮企业在采购时缺乏精准规划,过量备货导致食材积压变质;加工过程中,因处理方式粗放,大量边角料被直接丢弃;存储环节则因设备落后或管理不善,造成食材腐坏。这些“看不见的浪费”,不仅推高了经营成本,更与节约粮食的社会共识相悖。

节粮减损关乎粮食安全,更关乎我们的未来。从法律层面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明确提出,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止食品浪费。因此,从采购和存储等源头环节入手治理浪费,既是餐饮企业履行法定义务的体现,也符合社会公众对节约粮食的期待。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尽管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资源约束依然严峻,每一份食材的浪费都是对有限资源的消耗。推动食材在购储环节的减损,正是筑牢粮食安全防线的关键一环。只有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的节约,才能让每一粒粮食物尽其用,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

减少餐桌上的粮食浪费,关键在于科学管理。一方面,可引入智能存储设备,根据不同食材的特性精准调控温度与湿度,有效延长保鲜期,减少存储损耗;另一方面,应推动数据驱动的精细化管理,利用数字化系统实现需求预测与库存动态匹配,优化采购与加工流程,避免盲目备货与粗放处理。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治理餐饮浪费需要从消费端到供给端共同发力。只有将节约理念贯穿于食材流通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构建起集约、高效、可持续的现代餐饮体系。(余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