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鹏举)《诗经》既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诗歌的开端之作。读一部《诗经》,就可以透彻了解先秦的政治文化、人民生活以及社会形态。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诗经》中,关于饮宴之乐、烹饪方法和养生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从《小雅·鹿鸣》解析古人宴饮之乐。“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首三章小诗,从头至尾都洋溢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惬意,充分展现出了殿堂上嘉宾们觥筹交错、互敬互融的饮宴场面。从文学角度上来看《小雅·鹿鸣》,其实还可以看出其中的饮食文化以及礼仪。“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描写的是参加宴会的人给宴会的主人带了礼物。同时,也可以看出古代社会人们的礼节十分周到,这既是对周礼的尊崇也是对主人的尊重。“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其实是宴会主人对宾客们遵守周礼行为的夸赞。主人为了表示感谢,用“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款待这些懂礼数、有礼貌的朋友。
《诗经》里传播的饮食文化。在古代先秦时期,以“周礼”为基础所衍生出来的饮食文化,备受当时人们的推崇。在古代上层社会中,人们是否遵守饮食之礼可以作为评判一个人是否有文化和礼仪的标准。《诗经》中所宣扬的饮食礼仪活动中,其实还有两项非常重要的文化礼仪:其一,食必举乐;其二,有丝竹等音乐助兴。饮宴之乐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饮食礼仪和文化。而饮食礼仪和文化是古代人际交往关系中不可或缺的原则性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无论在上层社会还是普通人民阶层,在饮宴或日常饮食中都在不断改进饮食文化,其中“尊老”的饮食文化逐渐推广起来。在《礼记·王制》中说:“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脩而兼用之。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这不仅体现了人们尊老爱老的品德,而且在饮食文化也加入了老者“上座”的文化特色。
《诗经》里的炊烟袅袅。《诗经》内很多篇章都提到了很多烹饪方法:在《小雅·瓠叶》中描述将“瓠叶、兔斯首”等食物,通过“燔、炙、炮”制作成美味的食物。《小雅·六月》:“ 饮御诸友,炰鳖脍鲤”; 《小雅·楚茨》:“执爨踖踖,为俎孔硕,或燔或炙,君妇莫莫”等,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烹饪方法的讲究,这其实也是对古代饮食文化和礼仪的一种描写。而且在这个阶段人们对饮食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不同的烹饪技艺制作出“美食”,才是对饮食文化和礼仪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