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食品安全监管动态:移动快检进商圈,问题包子被查处

2025-10-16 15:49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樊超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 刘建伟)从北京的繁华商圈到宜昌的街边餐馆,食品安全的警钟再次敲响。

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近日将食品安全移动快检车驶入西北旺万象汇商圈,为消费者送检的食材进行现场检测。与此同时,湖北省宜昌市一家餐饮店因涉嫌使用被污染肉馅制售包子被立案查处,涉事门店已闭店接受调查。

这两起同时发生的事件,折射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不同侧面——一边是主动预防的风险管控,一边是问题事件的快速响应。

01 移动快检:食品安全筛查前线

10月15日,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在西北旺万象汇商圈开展的食品安全移动快检活动,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参与。

他们将购买的食材送检,专业人员对这些样品进行了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多项指标检测。

累计20余件样品的检测结果全部合格,为消费者带来了安心。

这种“移动快检”模式代表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前沿方向,将实验室带到消费者身边,提供即时、透明的检测服务。

食品安全移动检测不仅降低了消费者送检成本,还提高了监管部门的监测范围和处理效率,是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有效探索。

02 问题包子:快速响应化解风险

在另一端,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于10月14日下午应对了一起食品安全事件。

一段网络传播视频显示,某餐饮店涉嫌使用被污染肉馅制售包子。

视频中,猫爬上店内桌子啃食用于制作包子和饺子的肉馅,而店员发现后虽将肉馅端离,却继续用于制作包子。

夷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迅速响应,立即组织执法人员现场调查,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封存全部涉事原料及问题馅料,立案查处。

目前,该店已闭店,接受全面调查。监管部门表示,将全面开展餐饮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惩。

03 全国联动:抽查结果公布密集期

与此同时,全国多省市市场监管部门密集发布了最新食品安全抽检结果。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了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抽检17大类201批次食品样品,发现5批次不合格产品。

不合格产品包括山药、姜、五黑锅巴(香辣味)、尖椒和香蕉等。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抽检20类食品369批次样品,不合格11批次,不合格项目涉及食品添加剂超标、农兽药残留超标。

西安市未央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期抽检13类食品20批次样品,不合格2批次。

这些抽查结果显示了当前食品安全的主要风险点:农兽药残留超标和食品添加剂滥用。

04 制度完善:从监管到治理的转型

从北京的主动监测到宜昌的被动响应,再到大范围的抽检公布,体现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多元化和全覆盖。

近年来,食品安全监管已经从单纯的政府监管,逐步转向社会共治。

山东省的“你点我检”活动就是典型例子,通过收集群众意愿,针对性地开展抽检工作。

同时,自治区也在积极巩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压紧压实属地管理和企业主体“两个责任”,全力守牢食品安全底线。

技术支撑体系也在不断强化。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刘建伟一行近日到访中国质检院,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开展特色农产品安全研究进行交流探讨。

这种技术协作对于提升基层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的移动快检车已成为商圈一景,消费者拎着刚购买的蔬菜、肉类,排队等待检测结果。

而在宜昌,涉事餐馆已闭门谢客,市场监管部门的巡查队伍正深入各餐饮场所,开展全面检查。

从市级的主动监测到省级的“你点我检”,从快速响应到社会共治,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网络正在愈加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