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县金坪民族乡的千亩果园里,一个个色泽青绿的翠冠梨在晨露中闪烁着诱人的光泽,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香气。累累硕果间,数十名果农穿梭往来,忙着采摘、装筐、搬运装车。
“我们的翠冠梨现在可是‘明星产品’,进了盒马、山姆,还卖到了阿联酋!”果农郑世远采摘着翠冠梨,难掩自豪。这份底气源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峡江县富硒土壤的滋养让翠冠梨脆嫩多汁,其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超13%,被赞为“梨中佳品”。
谁能想到,这般好梨曾有过“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无奈。“以前,最好的梨批发价每公斤才1.8元,扣去成本,每亩纯利不足千元。”郑世远回忆,过去因缺品牌、少渠道,果农只能将梨低价卖给中间商。转机始于2023年,峡江县融入“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全程把控,让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
江西居闲果业是首批受益者之一。“有了品牌加持,附加值和订单量噌噌往上涨。”负责人糜作文算起账来喜上眉梢,如今翠冠梨批发价稳定在每公斤12元到16元,还常常供不应求。仅一年时间,企业销售额就从2023年的1000万元飙升至2024年的6800万元,今年有望突破亿元大关。
科技为“甜蜜事业”添底气。首届翠冠梨梨王争霸赛上,一颗476克重、糖度12.1的“梨王”惊艳全场。“靠的是数字化管理!”获奖果农陈思源指着果园里的物联网设备说,土壤墒情、光照强度实时传输到终端,精准灌溉、科学施肥,让每颗梨都攒足了“甜劲”。居闲果业的智能分选机更显“神通”,机器灵活运转,根据大小、色泽、糖度给梨子“分级定档”,让损耗率从15%降至5%,精品果在高端商超能卖出普通梨3倍的价钱。
政策支持让产业轻装前行。峡江县安排财政资金,奖补品牌申报、标准化建设,推动“水肥一体化”“无人机植保”等技术落地,“智慧梨园”里优质果率提升至82%。目前,全县2.6万亩翠冠梨年产鲜梨4万吨,深加工产业园开发出梨膏、梨酒等12种产品,年加工鲜梨1.2万吨,深加工产值突破3000万元。
如今的峡江,48家企业获得“井冈山”品牌授权,35.5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生机勃勃,2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升级。翠冠梨、井冈蜜柚等产品跨越山海,在中东、东南亚的货架上占据一席之地,小鲜梨卖出了“国际价”。
三产融合里,农民笑容最动人。金坪民族乡梨园成了“网红打卡地”,“花朝会”“梨享金坪”等活动融合民俗与消费,带动周边果农、民宿、农家乐收入节节高。果农冷小燕架起手机直播,镜头里饱满的翠冠梨引得来单不断,旺季日均销售1000多公斤。江西中润食品建设10余条新生产线,与26个果园签订长期协议,以“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1163户脱贫户持续增收。
从田间地头到全球餐桌,盛夏梨香里,藏着乡村振兴的甜蜜答案,更映照着老区农产品走向世界的自信底气。(饶黎黎 李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