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加把劲!天气虽然冷,咱这活可不能马虎,一定要按规范来种。”12月4日寒风凛冽,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沙厂乡兴隆村却一派火热。该村种植大户高峰正细心叮嘱着30余名忙碌的务工群众。
近年来,百里杜鹃管理区全力探寻“小而特、小而精、小而美”的中药材发展之路,如今中药材产业已然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一剂“良方”。
“我种中药材已有5年,这几年通过不断摸索创新,今年种植蜘蛛香、毛慈菇等中药材400余亩,效益那是相当好。”高峰说。
“通过种植大户示范带动,全村种植中药材达1000余亩,成为我们村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百里杜鹃管理区统计局派驻沙厂乡兴隆村第一书记陈忠贤说。
沙厂乡虽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但长期处于零散状态,不成规模。为改变这一局面,该乡以示范引领、招商引资、引导本地企业投资等方式,从土地资源整合、种植技术培训、实地考察中草药产业链到拓展中药材销售市场,全方位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积极扶持群众科学、有序种植中药材。
走进百里杜鹃管理区鹏程街道联兴村,林下种植的毛慈菇郁郁葱葱。
基地负责人杨斌轻轻刨开腐殖土,查看毛慈菇幼苗块茎长势:“经过不断研究、创新,今年我们把种植方式从耕地种植改为林下仿野生种植,既充分利用了林下空间,又降低了种植成本,产出效果好,病虫害基本为零,出苗率也很高。”
毛慈菇药用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而联兴村森林资源丰富。在当地政府引导下,村民杨斌因地制宜发展起毛慈菇的育苗与种植。
“今年种了20余亩,目前产值在每亩15万元左右,我们对毛慈菇的前景充满信心。”杨斌说。
联兴村党支部书记陈佰刚说:“以前这个山林都是闲置的,流转出来种中药材,群众还可以在里面务工挣钱。”
近年来,百里杜鹃管理区不断优化中药材品种布局,围绕毛慈菇、重楼、蜘蛛香等中药材种植进行示范和推广,逐步构建起集科学化育种育苗、规模化种植、订单化收购的产业发展格局,以点带面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
“目前全区种植中药材20余种,累计种植中药材面积约2万亩,培育中药材种植企业23家,有种植大户34家,有效将绿色资源变为经济‘财源’。”百里杜鹃农办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黄承兴说。(周章龙 汪沙 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