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首届中国炒菜机器人大赛暨首都共享中央厨房产业峰会答记者问

2025-08-18 13:31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夏思睿

image.png

image.png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李甜甜)8月15日,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平谷区副区长彭石、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张京玉、中国烹饪大师张哲介绍“首届中国炒菜机器人大赛暨首都共享中央厨房产业峰会”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关心的问题。

中国经济网记者:平谷区打造首都共享中央厨房有哪些优势?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以及培育炒菜机器人产业方面有什么措施?

平谷区副区长彭石:平谷区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区和农业大区,始终把保障首都“菜篮子”安全作为重要使命,坚持推进农业中关村和“种业之都”建设,紧紧抓住“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聚智聚力打造首都共享中央厨房。在建设产业体系、促进全产业链拓展方面,平谷区积极打造农业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推动传统食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了中央厨房特色产业链。截至目前,已落地各类食品企业51家,包含康安利丰、紫兴园、中粮肉食、圃美多、西贝、千喜鹤等中央厨房上下游供应、加工、配套服务企业,食品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平谷区支柱产业。在打造创新平台、促进全价值链提升方面,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等一批重大项目、蔬菜生物育种等9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在加速落地。平谷区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共同建设食品营养与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已入驻孙宝国院士、任发政院士团队,是北京市首个建成的营养与健康方向的吨级中试基地。在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全供应链贯通方面,依托首都物流高地,聚集了京东、菜鸟、普洛斯、东久新宜等一批物流头部企业,今年将建成310万平方米高标库,同时入选了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下一步将在全市布局100个前置仓,将为构建“田间地头—食品加工—冷链物流”全链条配送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供强大的物流支撑。

目前,平谷区正在围绕净菜进城、“平急两用”、健康饮食、城市减量、智能制造、安全闭环管理六大目标,着力开展智慧供餐、科技创新、产业融合、食安检测、营养提升五大工程,招引供应、加工、配套服务等全链条企业;先行先试打造政府机关、学校、企业、社区等智慧餐厨应用场景,由点及面拓展至全场景;首批康安利丰、紫兴园2个首都共享中央厨房项目于8月8日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10.5亿元,占地160亩,预计达产总产值50亿元,应急状态下能够有效保障首都350万人用餐需求。

下一步,平谷区立足功能定位与发展禀赋,全力推动首都共享中央厨房建设,打通从生产到服务的全链条壁垒,激活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深化产业融合、加速创新转化、完善服务体系,引领首都食材供应革命,助力北京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一是构建中央厨房生态体系,筑牢产业发展根基。平谷区将依托农业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全产业链优势,全面构建中央厨房生态体系,着力打造前端定制供应、中端集中加工、后端优化服务的全产业链,融通产业渠道,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形成“生产—加工—配送—服务”的完整闭环,提升中央厨房在食品供给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保障首都千万级团餐市场需求。二是聚焦炒菜机器人产业,打造特色发展引擎。联合头部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团队建立世界炒菜机器人研究院,围绕炒菜机器人研发、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积极招引炒菜机器人研发、生产、销售等相关企业入驻,打造炒菜机器人智能制造集聚区。谋划建设炒菜机器人集中展示展览中心,为企业搭建交流、互动、体验的平台,打造京津冀炒菜机器人技术创新与示范交流的窗口。三是强化支撑保障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大人才、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人才入驻并参与首都共享中央厨房建设,齐心共进、聚力前行,构建“集约化、标准化、数字化、绿色化”产业体系。积极推动中央厨房与农业生产基地、物流企业、科研机构等紧密合作,形成高效联动的发展格局,为首都共享中央厨房的壮大提供坚实保障,为保障首都食品供应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工业报记者:本次大赛和峰会聚焦“炒菜机器人”和“共享中央厨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将通过哪些具体措施确保活动成果转化为实际产业落地?怎么助力平谷区构建全国领先的中央厨房产业集群?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张京玉: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主要职能和任务是协助政府在食品行业开展统筹、规划、协调工作,加强对食品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具体来讲,将从三方面协同平谷区构建全国领先的中央厨房产业集群,打造共享中央厨房的“平谷模式”。

一是通过“技术竞技+场景落地+产业招商”三位一体的智能烹饪赛事,助力平谷快速成为中央厨房企业集聚区。二是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和平谷区人民政府成立“首都共享中央厨房专家委员会”,建立首都共享中央厨房标准。落地全球首个“世界炒菜机器人展厅”,建设炒菜机器人园区,争创成为工信部“全国食品产业数字化示范园区”。三是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平谷区政府、龙头企业共同发起成立“首都共享中央厨房产业联盟”。

在成果转化方面一是推广炒菜机器人技术应用。推动参赛炒菜机器人企业在平谷区注册、展出、投资,为参赛炒菜机器人企业优先开放炒菜机器人应用场景,促进产业规模化生产与商业落地平谷。二是推进标准菜包产业链规范化建设。建立生鲜菜包标准,结合智能中央厨房需求,完善菜包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三是推动共享中央厨房示范项目落地。通过示范项目推广,推动首都共享中央厨房产业示范区建设;形成成熟的共享中央厨房平谷模式,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餐饮新生态。四是搭建产业招商与合作平台。活动举办仅是开始,依托峰会建立长期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推动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吸引优质资本和企业入驻平谷,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五是保护与转化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支持参赛企业和科研机构对创新技术申请专利,保障技术成果权益,促进创新技术转让与商业化。六是扩大市场品牌建设与影响力。通过赛事和峰会的媒体传播,提升共享中央厨房及炒菜机器人行业知名度,打造平谷区作为共享中央厨房产业示范区的品牌形象。

中国食品安全报记者:请问本次大赛在比赛任务设定上有哪些特色?评分标准主要有哪些亮点?

中国烹饪大师张哲:结合炒菜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共享中央厨房产业发展需求,本次大赛在:经典与创新方面,极具看点:

首先,规定菜品选取:宫保鸡丁、鱼香肉丝、醋溜土豆丝等国民家常菜,在这些菜品烹饪过程中,能精准考核炒菜机器人对火候控制、时间把握、料包投放比例等是对炒菜机器人 “基本功”的硬核检验;

其次,创意菜品环节结合平谷大桃、红薯、娃娃菜等几种当地食材,让参赛方自由发挥,既鼓励将地方食材与现代烹饪技术结合巧妙结合,又通过限时完成的要求,直观考察炒菜机器人的高效运作能力,为这次比赛注入很多亮点.

评分标准:经过评委组的多维度评分,其中:

一、口味占比最大

我们特别邀请专业厨师、美食评论家组成试吃团,从色、香、味、形、成本等方面打分,确保评价贴近大众味蕾。

二、烹饪时间效率

通过炒菜机器人把:“复杂菜品简单化原则,”严格把控出品效率,超时按比例扣分,凸显对机器人实操节奏的实际应用。

中国食品安全报记者:为确保比赛的客观公正,本次大赛在评委团队构成和评判流程规范上有哪些具体安排?

张哲:为保障比赛的客观公正性,我们在评委团队构建和评判流程设计上做了周密安排:

一是炒菜机器人领域的专家,他们能精准评估设备的技术性能;

二是烹饪行业资深大师,可从专业厨艺角度评判菜品呈现;

三是注册营养师,在呈现的菜品上,用营养的角度加一评分.比赛期间,评委与参赛方全程无私下接触,杜绝任何可能影响公正的干扰;所有分数收集后,由专人进行统计核算,全程记录留痕,最终结果经多层复核后公布,从流程上筑牢公平公正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