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预防高血压 保持“三低”饮食

2023-06-25 09:55来源:大河健康报 编辑:王艳丽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相关知识普及和日常预防尤为重要。

高血压的症状及危害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动脉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过高。长期的高血压会对心血管系统、肾脏、脑部等器官造成损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一般病因不明,患者发病年龄普遍较早,通常发生在35~65岁之间,其发生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继发性高血压病因明确,常由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引起,患者发病年龄通常较早,多数在35岁以下。

高血压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如下表现。

头痛。主要为太阳穴或后脑勺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

眩晕。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出现,也可因内耳迷路病变引起。

耳鸣。耳朵里出现持续性的嗡嗡声或蝉鸣声。

心悸。感觉心跳加快或不规律,伴有胸闷、气短等症状。

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易醒、早醒等睡眠障碍。

疲劳。体力下降,工作能力减弱,出现疲劳感。

高血压是一种“无声杀手”,会对身体造成渐进性的损害,直至引起靶器官损伤。

心脏病。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荷,损伤心肌,可能引发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

中风。高血压可能导致脑血管破裂或堵塞,引发中风,导致瘫痪、失语等后遗症。

肾脏病变。高血压会损伤肾小球毛细血管,引发肾功能不全,导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

血管动脉硬化。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大脑损伤。高血压可能引发脑血栓、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影响大脑功能,导致记忆力下降、认知障碍等。

糖尿病。高血压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更高。

高血压的预防

预防高血压是降低其发病率和患病率的重要手段。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低脂奶制品以及鱼类等富含钾、镁、钙、纤维素等营养素的食物。

限制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入。大量饮酒和喝咖啡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保持正常的体重。过重和肥胖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减少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因此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压力。(娄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