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周嘉璇 记者陈茜)在商洛市委、市政府“中国康养之都”建设目标的引领下,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积极探索治理新路径,以网格化监管为坚实基底、三级联动机制为有力支撑,通过“餐饮质量安全提升”与“塑料污染治理”双轨并进,构建高效协同的食品安全与生态保护治理新格局。截至2025年7月底,商洛市已创建18条食品示范街区、387家餐饮示范单位,推动4200余家餐饮主体实现提质升级,市场面貌焕然一新。
聚焦高位推动,构建全链条治理格局。市食药安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制定《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明确各方责任与任务。由此形成部门职责明确、层级分明、责任清晰的“市级统筹、县区主战、所级主抓”三级联动推进机制。通过实施“领导包片区、股长包街道、干部包店铺”的三层责任制,确保监管网络覆盖全域、责任链条无缝衔接。针对早夜市、小吃城、小餐饮等五类重点监管对象,采取差异化监管。同时,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对35批次食品接触材料进行抽检,严控不合格塑料餐具等产品流入市场。商州区打造的“四街百店”示范集群,已成为引领全市餐饮业规范提升的标杆样板。
聚焦智慧监管,赋能精准化治理效能。全市推广应用“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实现对餐饮单位后厨违规操作行为的自动抓拍与实时预警,建立“智能发现问题-即时风险预警-高效闭环处置”的数字化监管链条。商州区、商南县率先实践,在餐饮服务单位后厨安装AI智能摄像头,实时传输后厨操作画面,自动识别违规行为并向监管端、企业端同步推送预警信息。消费者通过扫码即可查看后厨实况,有效实现了食品安全监管从传统依赖“人防”向高效“技防”的跨越,显著提升了监管的精准度和效率。
聚焦社会共治,培育绿色餐饮新生态。积极拓宽公众参与渠道,通过签订《限塑承诺书》、推广“食品安全二维码”等多种载体,构建全民参与的治理网络。组织开展36场次专题培训,覆盖全市5200余家餐饮单位,有效提升从业人员主体责任意识。制作22期“限塑共治 餐饮先行”主题短视频,在全网获得超5万次的传播量,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注重发挥标杆引领作用,大力推广星巴克、华润万家等大型企业在应用可降解包装方面的成熟经验,并推动“叶家擀面皮”等本土知名品牌成功完成环保餐具替代。在全市共同努力下,餐饮行业可降解餐具使用率已提升至40%以上,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
聚焦长效机制,护航常态化治理升级。为确保治理成效持续深化,商洛市市场监管局着力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举措和成功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及时固化为制度规范和标准要求,着力破解制约治理制度性、机制性障碍。通过反复宣传国家及地方关于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法律法规,明确违规行为的法律后果,并依据相关规定,对违法违规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吸管、一次性塑料餐饮具等行为进行严格执法查处,形成有效震慑。创新构建长效监管机制。集中力量开展塑料污染治理专项督查检查和常态化“回头看”,力求取得显著成效并长期保持。同时,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积极探索“你拍我查”等活动模式,鼓励群众利用数字化手段参与监督。持续深化“线上监测+线下执法”联动模式,利用数据分析提升对网络餐饮等重点领域监管的主动性,推动治理工作稳步向常态化、长效化、精细化方向转型升级,为“中国康养之都”建设提供坚实的市场环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