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南疆绿意盎然,瓜果飘香。近日,记者来到龙州县上金乡火龙果种植户黄本盈的果园里,放眼望去,3000多亩连片的红心火龙果树遍布一个又一个山坡。一垄垄植株整齐排列,一排排长茎上长着一个个陆续成熟带彩的火龙果,长势喜人。
剪枝、疏果……工人们在果园里忙个不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车车火红的果实被有条不紊地运送至基地仓库,在这里,工人们有序分拣、打包,准备运往国内各大市场。
“黄本盈种植的红心火龙果品质好,很抢手。跟他采购火龙果要提前预订,不然拿不到货。”水果收购商廖培玉说。
“因为龙州的地理位置好,火龙果品质上乘,甜度特别高,所以受到各地客商的欢迎。现在火龙果年产量1000多万公斤,主要销往郑州、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今年上金乡火龙果基地的优质红心火龙果再次获得大丰收,让黄本盈喜上眉梢。
农民家庭出身的黄本盈,从小一直对数字化和机械化有着很大兴趣。他深知科技对农业的重要性,他一边科学种植作物,一边坚持学习,努力做一个不“靠天吃饭”的“新农人”,让火龙果实现了产销两旺。
盛夏的白天,火龙果园里火辣辣一片,农户们最担心的就是高温对火龙果枝条生长的影响。为此,黄本盈专门给果园配备了降温装置。
夜幕降临,黄本盈的火龙果基地灯光璀璨夺目,宛如一片灿烂星海。“星海”来自火龙果的光照补给系统,黄本盈以现代化科技手段,对火龙果进行“催花补光”,进一步提高火龙果产量。
有了产量,如何解决市场需求和价格不稳定问题?“信息化+科技化”,是黄本盈找到的答案。
信息化手段,能让他了解到目前火龙果在全国各地的销售行情;科技化手段,可以使火龙果的成熟采摘时间进行稍微提早或延后,以更好保障自家农产品的收益。
“相比传统的种植观念,我感觉到用科学技术来种植,对我们帮助很大。我为此还主动到华中农业大学和相关专业学院请教专家,想办法科学地去解决更多种植问题。”黄本盈说。
“新农人”之“新”,不仅在于技术新、理念新、视野新,更在于汇聚成一股新兴力量,带领村民点燃致富火种。2016年至今,黄本盈积极对接周边生活困难的村民,向他们提供帮扶,同时为附近村民提供服务、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村民收入。
“我看见他在家乡做农业做得那么好,我也从广东那边打工的工厂回到家乡来做农业,这几年尝到了甜头。”村民李尚喆说。
黄本盈的果园里,种植有3000多亩优质红心火龙果,年产量达1300万公斤。农忙时节,火龙果种植基地一天需聘请300名工人,这些工人大多来自附近村庄的农民,每人每天收入100—120元。
“我们这里上班时间是上午8—11点,下午3—6点。除了基本的收入之外,我们每天还有免费的午餐和车费补贴。”果园工人陈海琼说。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为“新农人”提供了无限发展的可能。黄本盈用他的热爱,去改变人们对农业的传统认识,用现代农业技术,去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火龙果大丰收,卖出好价格的时候,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我感觉用科技来发展农业种植,是一条很好的出路。”黄本盈笑呵呵地对记者说。(管林华 罗国庆 黄星雄 朱虹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