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位于贵州遵义市凤冈县的贵州省佳禾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有限公司内机器轰鸣,货车开出开进,厂房一片繁忙。
近年来,凤冈县秉承生态理念,引进秸秆综合利用经营主体,将秸秆加工成青贮饲料、黄贮饲料、有机肥、食用菌菌棒、生物质颗粒等,切实推行农作物废料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等“五料化”利用,提高绿色循环综合实效。
贵州省佳禾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就是其中之一。
“之前从各地收储的秸秆这几天就会处理完,又将有一批有机肥出厂。”公司副总经理范明远一脸自豪。
今年4月在凤冈落户投产以来,公司专职各类秸秆和畜禽粪污的综合利用。范明远的自豪,来自于公司农业无害化生产的贡献,这也是当地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实践。
时间回到一个多月前。彼时的凤冈县,各地都在忙于油菜的采收。
“每年忙完农活,最愁的就是剩下来那一地的油菜杆。”凤冈县琊川镇大兴村村民叶昌友深有感触:“以前,要么烧掉,要么就这样堆在地里不管。”
“烧掉,会产生烟尘污染。不管的话,下一季农时前总要清理掉。”
不过,今年叶昌友没这么多烦恼了,因为贵州省佳禾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提供了最新“攻略”。
“这次,根据公司提供的办法,部分油菜杆、油菜籽壳用机器打碎后,直接撒地里,这个叫培肥地力。剩余的公司以每吨350元价格收购。”
这下可好,废物利用,叶昌友“意外”地挣了钱。
“今年,大兴村种植油菜1800亩。有了公司的帮助,村里不仅没了过去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秸秆还田还为下一季农作物种植奠定了基础。”大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丁武国说。
大兴村秸秆还田有作用,而公司把剩余秸秆等农业废物收走后,作用更大。
“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我们按动物粪便与秸秆4∶6的比例混合后,利用秸秆可吸水、助腐化、促发酵的特点,生产有机肥。”
“此外,还可以把玉米秆、油菜杆、烤烟秆、废旧木材等,变成生物质颗粒成为燃料,燃烧后的灰烬,同样是有机肥的原料。”
范明远介绍,利用生物技术,公司每年可处理农业废弃物6万吨,生产有机肥3万吨。
公司与大兴村的“耦合”,是凤冈县坚持绿色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目前,凤冈全县已建成肥料化利用加工厂2个,引进基料化利用主体22家、中型生产企业3家,引进燃料化利用加工企业3家。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县农作物秸秆收集综合利用达14.85万吨。
“我们会坚持绿色发展之路,在加强督导、争取项目、技术服务上下功夫,持续培育秸秆收、储、产、运主体,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的探索和应用。”
凤冈县农业农村局农村发展中心主任贺永波表示,下一步将加大饲料青贮应用技术指导推广,进一步提高秸秆“五料化”利用率。
“油菜采收后,村里的地有了‘空窗期’。秸秆回田,地力有保障,下一季种什么,选择面就广了。”
有贵州省佳禾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有限公司的助力,丁武国的发展方向也更加明确:“得组织村民们把这波优势利用好,通过技术实现稳定增收。”(赵登美 冷香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