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从赛场奔跑到扎根田野,乐见机器人重塑农业图景

2025-08-27 14:18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夏思睿

近日,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赛事——“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的280支队伍、500余名机器人“运动员”同场竞技,展示了不同国家机器人技术的最高水平。

赛跑、跳高、自由搏击……在为期三天的赛事期间,机器人选手创造了一个个名场面。其中,既有“出圈”的高光时刻,比如今年春晚表演扭秧歌机器人的同款机器人宇树H1,将1500米、400米两项田径项目冠军揽入怀中;也有“出糗”的幽默插曲——自由搏击决赛后机器人“碰瓷”躺倒、长跑比赛中“撞人逃逸”等令人捧腹的画面刷爆社交媒体。这场赛事呈现出机器人技术在挑战中跌跌撞撞迈向成熟的进程。

赛场之外,机器人正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扎根生长。具体到农业领域,冬枣采摘、智能采茶、大棚巡检、畜禽养殖……一批农业机器人依托先进算法与传感系统,正在深刻改写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与产业格局。以冬枣采摘机器人为例,在操作过程中,这台人形机器人的机器臂可以探入枝叶深处,柔性夹爪稳稳收拢,不出8秒一颗成熟冬枣便被精准摘下。还有AI采茶工,这一机器人通过改进机械臂、仿照人手进行捏提抛动作,实现茶叶的精准识别,如今AI采茶工已在西湖龙井茶园内上岗,为茶农带来实际助力。

除了辅助劳力之外,农业机器人的应用还能实现云端种田。传统农业管理受制于技术发展,在实时性和精细化方面存在局限。宇树科技公司将技术研发瞄准农业领域,研发出的四足机器人Go2推出了搭载专用传感器和AI视觉系统的农业版本,凭借其多维度传感和高精度算法,实现在复杂光照和多态叶丛中仍能稳定获取作物数据的功能。这些数据上传至云端分析后,可生成播种、施肥等种植策略建议,帮助农户大幅减少试错成本,更好应对复杂多变的田间环境,实现“数据种地”。

农业机器人的革新,本质上是农业生产力进步的体现。回望历史,农具演变始终是文明进步的标尺。从曲辕犁减轻人力负担,到联合收割机提升作业效率,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重构了农业生产模式。今天,智慧农业机器人正延续这一脉络,接过革新的一棒。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28亿元,同比增长67%,预计今年将突破200亿元。亮眼数据背后,是农业现代化转型的迫切需求。对农民而言,农业机器人是下田作业的好帮手,农业机器人为他们接手的,正是那些重复性强、劳动强度大、精度要求高甚至危险性强的农事环节。比如,在一些地形复杂的田地进行施药施肥等田间管理时,可以将此项工作交由自动喷洒农药机器人来处理。诸如此类任务的自动化,能帮助农民减轻劳动负担、降低作业风险。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农民从低端危险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腾出手来做其他工作,实现个人技能发展。

也要看到,农业领域的机器人研发还有较大空间,并且不管迭代升级到什么程度,都要始终围绕农民需求进行创新,实现机器人与人工相辅相成。一方面,农业机器人要能够适应各种复杂地形和环境,帮助缓解人力短缺、降低风险。比如,极端天气越发频繁,在作物生长关键期碰到恶劣天气,需要农民下田了解作物生长情况。如果有巡田机器人有针对性地巡查情况,能为农民省去不少腿脚功夫。另一方面,要为农民提供技术技能培训,深化人机协同,让农民掌握使用机器人要领,同时提升个人技能,实现“人工+人力”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机器人技术不断成熟,成群协作、精准高效的智慧农业机器人扎根于广袤田野之间,我们有理由相信,农业机器人运维、智能育种服务、农业数据分析等新兴业态必将不断萌发,由此重塑的农业图景定能吸引更多年轻力量投身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新活力。(李忆宁)